到2021年 确立大西安国际物流枢纽城市地位


  12月24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发布了《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在全国选择127个具备一定基础条件的城市作为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其中西安入选“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以及“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


  关键词 6种类型


  《规划》指出,要加强宏观层面的系统布局,依据区域经济总量、产业空间布局、基础设施联通度和人口分布等,统筹考虑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需要,结合“十纵十横”交通运输通道和国内物流大通道基本格局,选择127个具备一定基础条件的城市作为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规划建设212个国家物流枢纽,包括 41个陆港型、30个港口型、23个空港型、47个生产服务型、55个商贸服务型和16个陆上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


  国家物流枢纽分为陆港型、港口型、空港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陆上边境口岸型等 6种类型。西安入选其中的“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以及“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


  关键词 7个条件


  据了解,《规划》提出国家物流枢纽规划建设有以下几点要求:


  一是区位条件良好。毗邻港口、机场、铁路场站等重要交通基础设施和产业聚集区,与城市中心的距离位于经济合理的物流半径内,并与城市群分工相匹配。


  二是空间布局集约。以连片集中布局为主,集中设置物流设施,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同一国家物流枢纽分散布局的互补功能设施原则上不超过 2 个。


  三是存量设施优先。以完善提升已建成物流设施的枢纽功能为主,必要情况下可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适当整合、迁移或新建枢纽设施。


  四是开放性公共性强。具备提供公共物流服务、引导分散资源有序聚集、推动区域物流集约发展等功能,并在满足区域生产生活物流需求中发挥骨干作用。


  五是服务功能完善。具备干线运输、区域分拨等功能,以及多式联运转运设施设备和系统集成、互联兼容的公共信息平台等,可根据需要提供通关、保税等国际物流相关服务。


  六是统筹运营管理。由一家企业或多家企业联合主导国家物流枢纽建设、运营和管理,统筹调配物流服务资源,整合对接物流业务,实行统一的安全作业规范。


  七是区域协同联动。鼓励同一承载城市内不同类型的国家物流枢纽加强协同或合并建设,增强综合服务功能;支持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的承载城市在城市群内部开展国家物流枢纽合作共建,实现优势互补。


  日前,西安市印发《大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2018—2021年)》,明确了大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范围为“大西安”地区,包括西安市和西咸新区,总面积约10752平方公里,规划的重点区域为大西安都市区。到2021年,大西安国际物流枢纽城市地位得以确立。


  现状:物流产业规模持续增长


  近年来,西安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物流产业规模持续增长,物流基础设施体系不断完善,龙头企业规模快速壮大,物流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为全市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物流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支柱产业地位初步形成。近年来,西安现代物流业规模保持较快增长,综合实力不断提升。2017年,全市物流业实现增加值728亿元,较上年增长14.7%。同时,西安作为国家综合交通运输枢纽,立体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基本形成,枢纽功能和物流节点承载能力显著增强。


  依托综合运输发展和省市“一带一路”建设行动计划,大西安陆空、海铁一体化的物流服务网络已经形成。中欧班列(长安号),联通并覆盖了西欧、南欧、北欧、中东欧及中亚等沿线国家。通过引育并举,西安市物流市场主体不断壮大。截至2017年底,全市注册从事物流及相关业务的企业31900余家(含西咸新区),全社会营运货运车辆20余万辆,物流业集聚加速发展的态势已经显现。口岸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开放服务能力逐步提升。


  目标: 物流业增加值达到1200亿元


  《规划》指出,到2021年,大西安国际物流枢纽城市地位得以确立,物流设施网络布局更加合理,物流服务国际化、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物流产业规模和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物流产业成为支撑引领大西安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基本形成高效便捷、通达顺畅、绿色安全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物流设施承载能力显著提升。到2021年,“两港五园十一中心”的物流骨干节点体系基本形成,基础设施衔接更加顺畅,多式联运、保税物流、集散分拨、快件处理等物流设施更加完善,口岸通关效率大幅提升,物流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引领辐射作用明显提升。


  物流网络国际化水平显著提升。到2021年,以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为基地或区域运营基地的航空公司数量增至10家以上,国际通航点突破100个,国际货运航线达20条以上,航空物流获得突破发展;完善“两干多支两节点”国际铁路物流网络,加强与青岛港、天津港、连云港、厦门港等沿海港口的合作,加密已有中欧班列班次,开辟中欧班列新线路,开通直达美澳、日韩、东南亚的海铁联运线路,国际货物吞吐量提升50个百分点。


  物流服务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互联网、集装单元化、(北斗)导航、电子单证等物流技术在物流领域普遍应用;物流机器人、智慧仓、物联网、无人机、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与装备广泛应用;西安物流大数据中心和物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成。


  物流产业规模和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到2021年,全市物流业增加值达到1200亿元,占GDP比重达11%左右;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下降到13%以下。航空货运量达到60万吨;铁路集装箱发运量增长50%,达到33万标箱;快递业务量增长200%以上,达到8.6亿件。4A级以上物流企业数量增长一倍,达到40个以上。


  措施:加快实施八大重点工程


  西安以建设国际物流枢纽城市为指引,重点推进航空物流发展、多式联运发展、智慧物流发展等八大任务,加快实施航空物流、多式联运、智慧物流等八大重点工程,全面提升大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水平。


  以建设国际航空物流枢纽和创新发展临空经济为指引,以建设西安空港、提升网络通达度、加速资源聚集和优化营商环境为重点,加快实施航空物流工程,推动大西安航空物流实现差异化和跨越式发展,助力西安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 以建设国家综合交通枢纽为指引,依托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新筑铁路综合物流中心和西安综合保税区等基础设施条件,加快实施多式联运工程,推动多式联运创新发展和高端要素加速聚集,提升流动经济发展效率。


  以构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深度融合开放新格局为指引,全面推进国际物流大通道、国内物流大通道和市域物流通道建设,加快实施物流通道工程,着力提升物流大通道的通行能力和通行效率,提高大西安门户枢纽的开放效应,有效拓展门户经济发展空间。以建设“网上丝绸之路”和打造西部物流科创中心为指引,以大西安物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先进物流技术装备研发及应用为抓手,加快实施智慧物流工程,显著提升物流智能化和现代化水平。以打造物流发展新引擎为指引,以物流总部企业引进和本土龙头企业培育为重点,加快实施物流市场主体引育工程,努力提升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引领行业创新发展。


标签: 国际物流枢纽城市 国际物流

阅读:0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