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县搬迁搬进新生活


  4月7日,白水县西固镇四河村。虽然天气预报显示最高温度不到20摄氏度,但设施大棚里早已闷热难耐。尽管如此,吃过午饭,武勇军还是决定去大棚里看看自己种的甜瓜。下楼、换鞋、出门,步行5分钟,他就钻进了棚里。“再有不到一个月这些甜瓜就能上市了。去年我只种了一茬就卖了近3万元,今年按两茬算,至少能卖五六万元。”看着一个个已经拳头大小的甜瓜,他乐滋滋地算起了账。


  今年57岁的武勇军是四河村下辖的武家河自然村村民,过去一家5口挤在两孔旧窑洞中。脱贫攻坚战打响以后,由于住房安全没有保障,他家被确定为贫困户。去年6月,西固镇在四河村建起了移民搬迁示范安置点,武勇军仅仅交了1万元,全家老小就搬进了一幢120平方米的二层小楼里。之后,村干部又帮他流转了两座大棚,种上了甜瓜,使他彻底告别了过去的苦日子。


  在四河村,和武勇军一样乔迁新居的贫困群众共有41户167人。据西固镇镇长杜晓健介绍,四河村是白水县有名的现代农业设施蔬果大棚基地、“设施农业第一村”。目前,全村共有设施大棚600余座、农民专业合作社9家。而发达的蔬果产业,也为搬迁群众提供了强有力的产业支撑。“现在,在四河村移民搬迁示范安置点,已经有18户贫困户种上了大棚,效益普遍不错。”


  除了种植大棚蔬果这个选项,四河村的贫困搬迁户还可以选择就近务工。在四河村移民搬迁示范安置点附近,坐落着一家省级龙头企业——白水县康达果蔬有限责任公司,业务范围涵盖果蔬收购、储存、加工、销售、对外贸易等。公司负责人王康雄告诉记者,现在共有26名搬迁群众在公司里务工,主要从事分拣、包装、装卸等工作。


  2019年7月,四河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成立后,投入120万元建成了一个小型纸杯加工厂,并优先聘用了5名搬迁群众。到了年底,这个社区工厂为包括搬迁群众在内的全体村民分红6万多元。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西固镇需要实施移民搬迁的共有353户,其中60%需要镇内安置。除了四河村,还有幸福小区和雷村两个安置点。在鼓励、帮扶贫困群众发展产业、就近务工的同时,镇上还先后开发保洁员、护林员等公益性岗位130多个,确保了所有搬迁户一家至少有一人稳定就业。”杜晓健说。


  事实上,西固镇只是白水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一个缩影。作为渭南市唯一的山区县,白水县共有2500多户9700余名贫困群众需要进行易地扶贫搬迁。为此,该县先后规划建设了20个移民搬迁安置点,并在配套建设幼儿园、社区服务中心等公共基础设施的同时,积极谋划后续保障产业。在全县最大的安置点李家卓小区附近,仅“互联网苹果小镇”一个项目,就可辐射带动3000余人就业。


  “移民搬迁是脱贫攻坚的一种有效方式。只有将移民搬迁同发展生产和促进就业结合起来,帮助贫困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困难,才能真正让大家的日子越过越好。”白水县扶贫办主任许刘保说。


标签: 白水县 扶贫搬迁

阅读:0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