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阳市深化改革驱动追赶超越


  榆阳区坚持向改革要发展动力,从转型最紧迫、群众最关切、攻坚最困难的地方改起,推动区域发展实现新的争先进位。日前,在《人民日报》和《2016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报告·绿皮书》联合发布的第十二届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指数研究成果中,该区一举拿下了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中小城市新型城镇化质量”三个“百强区”。


  向改革要发展“加速度”


  “原以为要用3个月的手续只用了不到一个星期就办成了,要建2年的项目当年就建成投产。”榆林红石峡饮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云祥谈到简政放权时说。


  2016年以来, 榆阳区围绕实体经济发展打出一套“放管服”组合拳,共承接、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178项,实施清权、减权、制权、晒权四大行动,编制公开区级部门、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权责清单,全力打造简政放权“榆阳版”,并推开并联审批和网上审批,建设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实现了一口受理、网上办理、全程监管,把该放的权放下去,把该管的事管到位。与此同时,针对企业融资难问题,改变单一贴息贷款等传统手段,建立政银企常态化务实合作机制,组建政府主导的榆正融资担保公司,促成16家银行与124户企业达成合作意向,信贷总额156亿元;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和营改增改革,全面落实涉企收费精简规范、直供电交易试点、煤电价格联动等硬制度,激活了市场主体创业创新、脱困转型的一池春水。


  目前,全区累计注册中小企业3800户、个体工商户24180家,去年新增各类市场主体7400多个,非公经济已占到全区GDP的半壁江山。


  向改革要发展“含金量”


  “我们的技术是全国领先、自主研发的提升管热解反应技术,煤焦油收率高、煤气品质好,有利于工业大型化。”麻黄梁工业园区粉煤热解中试项目负责人王德平说。


  科技引领带来脱胎换骨的发展。榆阳区着力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深化与大型国企战略合作机制,建立中试基地和产学研平台。麻黄梁工业园抢占煤化工前沿技术,引进建设粉煤热解、煤基活性炭、废机油净化利用等一批高端能化项目,成为国家级煤炭分质清洁转化试验基地。


  在农业领域实施良种良法育繁推一体、旱作农业丰产技术、沙地草产业研发等“六大强农工程”,高产集成技术、精准航化作业等一批高端技术大面积推广,科技进步率达到56%,机械化率达到60%,农业生产方式实现了较大飞跃。


  此外,该区以建设全省人才联系点为契机,树立重用人才的导向,把专家型人才放在重要经济部门、公立医院和领导岗位上挑大梁,推出区级领导联系专家人才制度,设立人才专项奖励基金,建立医药卫生、农业科技、教育名师等专家工作站。近两年,全区共有312个省市级科研课题成功结题,485项优秀成果荣获省市奖励。


  向改革要发展“含新量”


  在工业方面,该区的重点工业项目非煤产业比重明显加大,隆源200兆瓦光伏、德隆固体废物综合处置、高科防腐保温材料等34个重点项目,在新能源、装备制造、环保产业等领域具有填补空白的重要意义。


  牵住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的牛鼻子,北部滩区互换并地、联户经营,山区整村土地流转、农户入股经营,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设现代农业基地,成百上千的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发展,经济林产业、时令果蔬、休闲农业等一批新兴业态迅速生成,成为国家级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验示范区。榆阳区南部山区赵家峁村3年前还是一个贫困村,后来该村确定了“确权确股不确地”的改革模式,农民在家门口办起了股份公司,发展了设施农业、旱作农业、乡村旅游、电商产业,乡村旅游成为该村促进村民增收的主导产业。


  为了促进文化旅游发展,榆阳区出台文化旅游产业奖补办法等一系列硬措施,组建旅游外事局,成立区文投公司,每年安排3000万元专项资金,引爆了以古塔“中国美丽田园”、麻黄梁艺术家写生基地为核心的生态旅游,以赵家峁老家记忆、红石桥乐沙戏水为代表的乡村旅游,以季鸾公园、邓宝珊桃林山庄以及青云山、黑龙潭风景区为重点的人文旅游,以大型工矿企业为支撑的工业旅游,以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为主体的军事体验旅游。


  向改革要发展“满意度”


  榆阳区把重点放在优配置、促公平上,组建全省首家县级公立医疗集团,扩大了医院办医自主权,推动“三医联动”和区镇一体化纵深推进;推陈出新阳光招生制度、学校发展共同体、教师交流轮岗等教育综合改革“八条措施”;此外,还采取公建民营办法建立老年人服务中心,乡镇实现敬老院全覆盖,村上推广老年灶和幸福院,社区建设日间照料中心,构建起区乡村组户五级养老服务体系。


  在精准脱贫方面,该区分类制定了乡镇书记、“第一书记”和社会扶贫考核办法,加大集体经济、产业扶贫、医疗扶贫考核权重,建成黄崖窑旅游扶贫、安崖光伏扶贫、金沙湾村集体经济扶贫等一批示范点子,同步实现农村低保标准与贫困标准两线合一,“医疗救助推动精准脱贫”被民政部评为全国5个最佳创新实践成果之一。


  “不仅要让农民留在乡村,还要让城里人进农村,这才是真本事!”该区黄崖窑村支部书记王玉生说。去年,榆阳区提出“合理的功能布局、完善的基础设施、优美的人居环境、扎实的产业支撑、浓郁的地域特色、丰富的文化内涵”六条标准,不搞大拆大建,留住乡音乡愁;同时升级推出美丽农居十套样板,每年安排3000万元奖补资金,乡镇引导把关、村民自主选择、村委会集体实施,建成“两黄两赵”以及王沙洼、什拉滩等一大批美丽新村,城镇化率提高到76%。


标签: 榆林市 深化改革

阅读:0

图汇

HOT PICTURES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