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红层与丹霞地貌国际研讨会在延安闭幕


  8月22日,为期四天的第四届红层与丹霞地貌国际研讨会暨第十九届全国红层与丹霞地貌学术讨论会在延安闭幕,进一步加强陕北丹霞科学研究和保护利用的《延安宣言》正式发布,标志着中国陕北丹霞地貌研究迈入了新阶段。


第四届红层与丹霞地貌国际研讨会在延安闭幕


  类型独特 规模巨大


  陕北丹霞地貌刷新传统认知


  今年是“丹霞地貌”命名80周年,《延安宣言》正是对以往陕北丹霞地貌的发现、科考成果的认可和对未来中国陕北丹霞地貌的研究、保护、利用的联合倡议。


  陕北丹霞地貌是我国目前已知规模巨大的丹霞地质遗迹景观带之一。目前发现的陕北丹霞地貌有沟谷型、孤峰型、丹霞赤壁、丹霞天生桥、丹霞石蘑菇等类型,刷新了以往对中国丹霞地貌分区、丹霞地貌类型、丹霞地貌演化和地学效应的认知。


  2015年8月以来,在中国地质调查局、省自然资源厅(原省国土资源厅)、省科技厅的部署下,陕西省地质调查院组织实施了5次陕西丹霞地貌大规模联合科考,其中有2次是大型国际联合科考,先后有来自10多个国家的1000余人次国内外专家学者考察、挖掘陕西丹霞地貌的价值,基本查明了陕北丹霞地貌类型、分布规律、形成演化等特征,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科考成果。


  延安志丹曹家沟、安塞砖窑湾、甘泉雨岔大峡谷发现了8处狭缝式丹霞地貌,创造性地提出延安地区沟谷型丹霞地貌划分方式。在对陕北靖边龙洲丹霞地貌历时两个月的详细调查中,发现了一种新的丹霞地貌景观类型——波浪式丹霞地貌。这些创新发现,极大地丰富了陕西和全国丹霞地貌类型,也为进一步研究黄土高原—沙漠高原过渡地带丹霞地貌提供了难得的范例。


  截至目前,陕北地区发现丹霞地貌地质遗迹135处,其中世界级3处,国家级23处,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和黄土高原独有的景观美学价值。陕西省地质调查院在提炼丹霞地貌科学内涵的基础上提出的,以丹霞地貌为载体、以红色革命为主题、以圣地延安为中心的“中国红谷”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和学界认可。


  世界瑰宝 保护优先


  3处遗迹景观价值达世界级


  “这些峡谷实在是太神奇了!我完全没有想到,能在一个未经开发的地方看到如此壮观的景象。这些峡谷色彩斑斓,线条优美流畅,绝对是一个极具潜力的地方。”8月19日,来自波兰的国际地貌学家协会红层与丹霞研究组主席皮埃特·米根面对瑰丽的甘泉大峡谷赞不绝口。


  研讨会前夕,延安市和陕西省地质调查院组织200多名与会专家学者赴甘泉大峡谷、志丹永宁山、安塞王家湾等典型丹霞地貌区进行了为期两天的野外实地考察,所到之处,国内外专家学者无一不感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作为红层与丹霞研究领域影响最广、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国际和国内学术大会,第四届红层与丹霞地貌国际研讨会暨第十九届全国红层与丹霞地貌学术讨论会群英荟萃。本次会议由国际地貌学家协会(IAG)红层与丹霞地貌工作组、中国地理学会红层与丹霞研究工作组、亚太世界地质公园网络联盟(APGN)、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陕西省自然资源厅、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延安市人民政府、陕西省地质调查院联合主办,陕西省地理学会、长安大学、西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协办。来自7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知名专家学者就红层与丹霞地貌资源环境保护利用理论与实践、陕北红层与丹霞地貌国际对比与价值、陕北丹霞地貌地质公园建设及保护利用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并针对如何保护利用陕北丹霞地貌、进一步改善地区旅游产品结构、实施全域旅游国家战略和陕北经济社会发展提出建议与意见。


  “可以通过申报国家公园构建丹霞地貌科学保护利用体系。”研讨会上,陕西省地质调查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罗乾周提出了建议。“陕北丹霞地貌分布广泛、类型多样,3处遗迹景观价值达世界级,具有申报国家地质公园、世界地质公园、世界自然遗产的资源禀赋。”罗乾周告诉记者,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可以确保重要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得到系统性保护,提升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维护地域生态安全。


  有机融合 多元应用


  助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陕北是中国革命圣地,在这里诞生了毛泽东思想,孕育了延安精神。因为瑰丽神奇的丹霞地貌,“中国红谷”正在圣地延安演绎着“天人合一”的和美乐章。


  “丹霞地貌地质遗迹是大自然的独特馈赠,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保护好、开发好、利用好。”延安市市长薛占海说,陕北丹霞地貌独有的景观类型和丰富内涵,经过合理的保护利用,对今后推动陕北地区旅游、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巨大价值。


  经过5次联合科考,各方专家就如何打好“中国红谷”利用牌基本达成共识:依托陕北地区丰富的红色文化、独特的地域风情,着力构建“丹霞+”多元应用价值体系:


  以圣地延安为中心,以陕北丹霞地貌为载体,以红色文化为主题,打造“中国红谷”文化旅游走廊。以中国红谷文化旅游走廊为总体架构,策划一批高档次的科考探险及美学观赏线路。


  大力发展“丹霞+民宿”的作坊式体验经济,依托土法织布、纺线、风光剪纸、梯田耕作等农耕文化,包装策划一批具有地域生活特点的体验项目,助推当地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


  建立“丹霞+林果业”的体验式采摘生态观光农业体系,因地制宜建设一批红枣、马铃薯、豆类等生态观光农业基地,并依托丹霞地貌的旅游价值大力发展采摘经济。


  在陕北丹霞区域,红色文化与美学景观交相辉映,风土人情与地质遗迹各放异彩,民族精神、社会文化、自然景观、地质科学在这里实现了高度统一与有机融合。深入挖掘陕北丹霞的生态价值、经济社会价值、地学社会价值以及多元文化价值,构建多元应用价值体系,将有助于全面推进陕西经济社会发展。


标签: 丹霞地貌 延安市

阅读:0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