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市良田长出新希望 “退休”农具留乡愁


  春日里,圣地延安繁花绽放,瓜果飘香,处处是忙碌的身影。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延安在实现区域性整体脱贫后,不断巩固提升脱贫质量,在黄土地上燃起乡村振兴的新希望,镌刻出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时代印记。


  稠树梁村的树更稠了:


  撂荒的4000多亩良田长出新希望


  山高坡陡、沟壑纵横。55岁的艾克德是志丹县义正镇稠树梁村人。村里276户1124人守护着28.6平方公里的土地,年复一年,辛勤耕作。


  相传很久以前,此地树木稠密,稠树梁村因此得名。然而,村民祖祖辈辈并没有因“树”受益,只能靠天吃饭。


  从1990年开始,近10年时间,村民人工平整出500多亩梯田。随着机械化作业加速推进,全村又有5500多亩荒地变良田。


  “种什么能让土地效益最大化?”望着片片梯田,艾克德感到茫然,“我家有82亩地,种了20多亩农作物,还有50多亩地荒着。”


  和艾克德一样,许多村民都心有余而力不足。无奈,村民外出打工,全村4000多亩良田常年撂荒。


  2017年,带着人才、技术和管理经验,陕果集团来了。“要流转土地,大家宁愿让地荒着,也不答应。”艾克德说。为了让村民改变想法,4个多月,县镇村干部召集村民代表开了50多次会,入户讲政策、算收益。


  “同一亩地,种农作物收入不到200元,而栽培苹果盛果期可收入上万元。不仅如此,还有土地流转费、务工费。”


  干部给各户算了一笔经济账。思想一变天地宽。全村5200亩良田换上了“新装”。


  “如今,我家流转了70亩地,自己种9亩苹果和3亩农作物。”艾克德说,以前种苹果和农作物年收入1万多元。去年,他们两口子在果园打工挣了4万多元,土地流转费有1万多元。


  稠树梁村的树更稠了。近3万亩林地披上绿衣,连绵的山脉绿意浓浓。家门口的绿色工厂、在建的大型冷库、正在开发的旅游项目……一个个新希望,让乡亲们乐开了怀。


  尧头村挂在墙上的博物馆:


  200多件“退休”农具留住乡愁


  青山绿水,黛瓦黄墙。尧头村的村韵乡愁,挂在墙上。


  一件农具就是一段历史,一面墙壁就是一个展厅。巷道两侧泥巴墙上,镰、犁、耙等200多件“退休”农具,静静讲述着黄土地上灿烂的农耕文化。


  2019年8月,黄龙县白马滩镇对尧头村进行整体修复。群众捐出家中闲置农具,在墙上建起博物馆。不仅如此,随着巷道硬化、污水处理站、排污管道、垃圾分类、“厕所革命”、休闲观光园、生态停车场等工程落地,尧头村不仅有颜值,更有内涵。


  修旧如旧,尧头村古朴的模样,吸引游客纷至沓来,游子也纷纷归乡。


  去年3月,在外闯荡多年后,42岁的王东飞把家人户口迁回村里。平整土地,建蜂场,学技术……王东飞忙得不亦乐乎。


  王东飞兄弟6人,小时候吃不饱是常事。1993年,王东飞背起行囊出了家门。卖鞋、开网吧、干装修、卖建材,他在县城逐渐打拼出一番天地。


  2018年,黄龙县启动“美丽乡村·文明家园”乡村振兴计划。临近的圪崂村摇身一变成为网红景区,村民们纷纷吃上“旅游饭”。


  第二年,尧头村的机会来了。王东飞决定回村定居。


  修葺一新的老宅古朴而现代。坐在院里核桃树下,泡上一壶茶,王东飞抬眼就能看到山坡上的养蜂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同样在老宅,他的心境和从前大不相同。


  注册公司,建养蜂场,在河道边修建垂钓园。依托生态资源,王东飞的产业蓝图正成为现实。


  办民宿、开农家乐、养中蜂、种核桃,村民人心思进谋产业。田园般的尧头村,正向文明家园一步步迈进。


  南沟村有个童话世界:


  周日2万名游客开启旅游旺季


  “妈妈,你看!这尖尖的屋顶,好像童话世界!”看着形似城堡的彩色房屋,宝塔区6岁的王一成情不自禁地说。


  休闲垂钓、水果采摘、木屋酒店、沙地摩托、花样迷宫……4月19日,恰逢周日,2万名游客慕名来到安塞区高桥镇南沟生态农业示范园。春暖花开,南沟村迎来旅游旺季。


  这样的场景,时常让村党支部书记张润生想起20年前。


  “家里4个娃成天喊饿,日子恓惶得很。”张润生说,离家,是他的出路和希望。这一走,就是16年。


  2013年,延安遭遇大暴雨,南沟村一孔孔“挂”在半山上的窑洞摇摇欲坠。“能不能给村上盖房子?”村干部进城找张润生。这时,张润生已是延安小有名气的企业家。他二话不说,带着施工队伍,回到南沟村。


  “真给我们盖房吗?”一些村民质疑。


  张润生立即上门征集意见,协商拆迁方案,召集开会不下50次。


  打地基,平土地,楼房起,山路通。2014年年初,排排砖瓦房拔地而起,拓宽的通村柏油路车来车往,南沟村旧貌换新颜。


  2015年,张润生全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一边是自家企业,一边是全村发展,再三权衡,他选择留下。


  “‘三变’改革势在必行。”在张润生带领下,24平方公里的南沟生态农业示范园规划浮出水面。张润生和村干部以铁树开花的执着,足足和村民沟通了一年。最终,全村2.5万亩撂荒地、沟洼地、滩涂地和山林地“死资源”变为“活资产”。


  在“企业+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发展模式中,南沟村通过“三变”改革建立了企业、村集体、群众利益联结机制。园区提供近400个就业岗位,加上自办农家乐、小卖部等,村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创业就业。


  “我和老伴儿都在园区务工,每月共收入4000元,每年还有果园和停车场分红。”已经脱贫的张志莲高兴地说,日子越过越滋润了。(记者 齐小英 刘印 王婕妤)


标签: 延安市 良田

阅读:0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