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县学习刘西有先进事迹抓实主题教育纪实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初冬时节,秦岭深处仍是一片色彩斑斓,地处商洛腹地的丹凤县马炉村传来响亮的宣誓声。循声望去,刘西有纪念馆前,丹凤县党政机关的党员干部面向鲜红的党旗,庄严地重温入党誓词。


丹凤县学习刘西有先进事迹抓实主题教育纪实


  提起刘西有,在丹凤县乃至商洛市可谓家喻户晓。今年,刘西有同志被省委宣传部、省总工会、团省委和省妇联授予“新中国成立以来陕西最具影响的劳动模范”,他生前奋战过的马炉村被商洛市委命名为首批“商洛市党性教育基地”。


  生于1925年的刘西有,195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丹凤县马炉村互助组组长、农业合作社主任、马炉大队支部书记,县委常委、县革委会副主任、省贫协副主席,中共九大、十大、十一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1981年病逝,终年56岁。他当年为改变马炉村贫困面貌,组织成立商洛山中第一个变工队,带领群众凭着12把镢头艰苦创业,在一穷二白的条件下初步解决了马炉群众的温饱和经济收入问题。在1958年的全国群英会上,刘西有受到了毛主席和周总理的亲切接见,周恩来总理为马炉大队签发了国务院奖状,马炉大队成为西北农业战线的一面旗帜。


  丹凤县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树立刘西有同志为先进典型标杆,以“学习刘西有先进事迹,争做‘刘西有式好干部’”活动为载体,要求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刘西有同志先进事迹和优秀品质,对标刘西有先进典型,扎实开展“三重三亮”活动,重读入党志愿书、重温入党誓词、重忆入党经历,亮身份树形象、亮承诺当先锋、亮作为勇担当,并围绕“初心是什么、使命干什么、奋斗比什么”开展讨论,加深对党的初心和使命的理解,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凝聚全县党员干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大合力。


  探寻刘西有同志的初心与使命


  “在我的记忆中,一个钱包,一只搪瓷缸,几把镢头,浓缩了父亲短暂的一生,体现着公与私、俭与奢、义与利……”


  “作为马炉村党支部书记,我要以老支书为榜样,守初心、担使命,在脱贫攻坚主战场奋勇前行……”


  11月21日,丹凤县委举办刘西有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刘西有同志的儿子刘丹影、马炉村现任党支部书记杨阳等4名报告团成员动情地讲述了刘西有同志信念坚定、艰苦奋斗、求实创新、无私奉献、清正廉洁的先进事迹,以刘西有同志先进事迹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开展,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先进、争当先进,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刘西有同志是土生土长的丹凤县马炉人,新中国成立初期,讨饭当长工出身的他为了“让马炉村人吃饱肚子”这个初心,组织村里8个讨饭的光棍汉,成立了商洛山中第一个变工队。他带上伙伴背矿石换回了87斤生铁,打出了12把虎牙镢。凭着这12把虎牙镢,他带领群众向乱石山宣战修梯田。在缺乏工具、生产条件差的情况下,他们用火烧、冷水激的办法碎石,用肩挑背驮的办法担土,用手抬肩扛的办法修渠,一天天、一丈丈,被水冲垮了就推倒重来,“七战康沟”“决战信户崖”,硬是从乱石山中修出了1000多亩的石坎梯田,在高山上建成了一座水库。


  解决了吃饭问题,刘西有还想让村里的人“有钱花”。刘西有根据马炉村特殊的自然条件,明确了村里的产业发展方向,提出“山下梯田坐底、山间经济林缠腰、山上油松戴帽”的发展思路。他大搞植树造林,在山顶种植油松3500亩,推广山茱萸科学育苗和人工栽植技术,栽下了漫山遍野的山茱萸22万余株,让全村百分之九十的农户成为“万元户”,山茱萸也成了马炉人几十年来取之不尽的“绿色银行”。村里的老人至今还说:“马炉人捧的是刘西有留下的饭碗。”


  刘西有先后被推选为新中国第一代劳模,党的九大、十大、十一大代表,被《人民日报》称为“当代愚公”。在“学大寨、赶马炉”的一片欢呼声中,马炉村被评为西北地区四十面红旗单位之一,成为全国学习的先进集体。1981年6月,在这片土地上苦干了24年的刘西有积劳成疾离开了人世。


  在刘西有同志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拒绝了儿子向组织安排工作的请求,婉拒了县领导让他进烈士陵园的提议,坚定地要埋葬在马炉村。


  如今,近40年过去了,在刘西有长眠的墓旁,他当年带领群众修建的水库继续发挥着作用,连绵的油松林、整齐的梯田、繁茂的山茱萸继续造福当地群众。


  把学习先进事迹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


  刘西有同志的事迹不仅没有被时间冲淡,反而历久弥新,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闪耀出更加夺目的光芒。


  商洛市委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出通知,要求全市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刘西有同志先进事迹,坚守初心、勇担使命、牢记宗旨、开拓创新。


  为了学习好刘西有同志先进典型,讲好刘西有故事,弘扬好刘西有优秀品质,激励引导全县党员干部群众万众一心打赢脱贫攻坚战,奋力推进高质量发展,丹凤县要求全县各级各单位要把学习刘西有先进事迹作为开展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不断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热情。


  丹凤县委、县政府先后修建了刘西有纪念馆、农耕文化展厅,以党史党情、县红色革命史、初心唤醒、党性自检、党性会诊、初心康复、警示提醒、党性提升为内容,着力将马炉村打造为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基地,精神脱贫示范基地和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培训基地。丹凤县策划拍摄了以新时代马炉新变化为题材的宣传片《热土》,成立刘西有先进事迹报告团开展宣传宣讲。县委常委班子带头观看《大寨红旗映丹江》纪录片,示范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带动掀起学习刘西有先进事迹热潮。截至目前,全县举办领导班子专题学习会暨读书班512场次、中心组学习462场次、专题研讨520场次,累计采取集中学习、观看专题片、主题党日、现场培训等方式参加学习教育2万余人次。


  在调查研究中,把学习弘扬刘西有先进事迹作为县处级领导干部调研备选课题,就加强村级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开展调研,了解掌握脱贫攻坚主战场上的“刘西有式好干部”的先进典型,深入挖掘感人事迹、鲜活经验和成功做法,并加以总结提炼,撰写调研报告,推动调研成果转化。


  全县党员干部把刘西有同志及身边典型树为标杆,根据行业岗位实际,明确县级领导、科级干部、普通党员检视问题清单,对标“四个对照”,开展“四个找一找”,深入检视问题、查找差距、整改落实,掀起崇尚英雄、学习楷模、争当先进的热潮,真正把学习刘西有先进事迹成效转化为脱贫摘帽的实际成果,以脱贫攻坚考核结果检验主题教育成效。


  全县扎实推进村级党组织“头雁培育”工程,加大“刘西有式好干部”评选力度,先后有50余名村级党组织书记受到各级表彰,涌现出了全省脱贫攻坚奉献奖获得者李军良、创新奖获得者徐小平等一批先进典型,整顿提升基层软弱涣散党组织22个,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注入强大动力。


  担当使命 凝聚脱贫摘帽强大合力


  在刘西有纪念馆里,陈列着12把镢头,这12把镢头是刘西有留给儿子刘丹影唯一的家当和念想。几十年过去了,这一把把沾满泥土、带着创业者体温的镢头,在冬日的阳光下向我们诉说着20世纪50年代发生在马炉村战天斗地的创业故事。


  “他留下的12把镢头是马炉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这是刘西有当年战天斗地摆脱贫困的印证。现在正值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决胜的最后时期,我要不计得失,扑下身子去干工作,取得群众的信任,赢得群众的支持,只有这样,才能使刘西有的优秀品质传承下去。”马炉村党支部书记杨阳说。


  近年来,马炉村的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在县、镇、村共同努力下,依托刘西有先进事迹的政治优势和人文优势,挖掘整合民俗、文化、生态资源,发展红色旅游、高山谷溪生态旅游、乡村文化旅游,打造集教育培训、文化体验、生态观光、休闲度假等综合服务功能为一体的“流岭山巅的最美乡村”旅游品牌;实施村容村貌整治,美化亮化,实施刘西有时代的情景复活,植入文化符号,使马炉村实现了新的历史时期又一次“华丽转身”;引进的商洛申农农林公司采取公司联农户的办法,整合人文、生态资源和闲置资产,开发乡村旅游和无公害绿色山地特色产业,使昔日被废弃的马炉水库重焕生机,形成了以水上娱乐、鱼类养殖等沿湖型经济业态。马炉村开始走上一条产业融合型、集体经济主导下的新经济发展之路。


  丹凤县委在全县大力选树秉持理想信念、保持崇高境界、坚守初心使命、敢于担当作为的“刘西有式好干部”;结合刘西有高尚品格,在各条战线评选信念坚定、艰苦奋斗、求实创新、无私奉献、清正廉洁五类标杆,让全县干部学有榜样、做有标尺、干有方向、赶有目标;坚持好干部标准,精准落实“三项机制”,8月以来,提拔重用了45名各条战线尤其是在脱贫攻坚一线中践行初心使命的干部,有效激发了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


  在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时刻,丹凤县以学习刘西有先进事迹激发出来的热情推进脱贫攻坚,以“三比一提升”行动为抓手,也给主题教育赋予了实践路径。按照情况明、数字准、责任清、工作实、作风正的要求,丹凤县对标“两不愁三保障”和贫困退出标准,统筹时序进度,按照突出阶段重点、兼顾协同推进原则,强化到村到户到人精准帮扶举措,逐村逐户逐人“过筛子”核查解决问题,严格标准进行镇村和行业、县级退出研判,精准举措补短达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掉队。丹凤县传承和弘扬刘西有先进精神,推动全县主题教育走深走实,激发全县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用实际行动书写脱贫摘帽的“丹凤答卷”。


标签: 丹凤县 学习先进事迹

阅读:0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