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汉中市生态环保工作成效综述


  汉中发展的底色是绿色,汉中城市的本色是生态。2019年,是汉中市生态环保工作成效显著的一年,也是汉中市生态环保工作亮点频出的一年,更是汉中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接续奋斗的一年。今天的汉中,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这一年,汉中市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在全省提前36天率先完成大气任务,水环境质量稳居全省三甲,中央和省委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名列前茅;


  这一年,汉中市为汉江立法,汉中首部生态环境领域地方立法《汉中市汉江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颁布实施;


  这一年,“春雷”依旧响彻天汉大地,《汉中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草案)》通过,治霾有了更坚实的法律保障;


  这一年,汉中市入选“2019绿色发展优秀城市”,汉中市绿色发展经验案例被列入《中国绿色发展成果案例汇编(2019)》……


  汉中市坚决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绿色循环 生态宜居”战略定位和“三生融合”发展道路,持续为新时代追赶超越增添绿色动能,谱写汉中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2019年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坚持“生态立市” 彰显责任担当


  汉中市是一颗镶嵌在秦岭、巴山之间的明珠,号称“西北小江南”,被誉为“地球同一纬度生态环境最好的区域之一”,是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涵养区、秦岭的重要生态屏障。


  绿色,是汉中恒久的底色;生态,是汉中不变的优势;环保,是汉中神圣的使命。


  为此,汉中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保护好以秦岭、汉江为代表的青山绿水作为第一政治要务,实施“生态立市”战略,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城市建设协同推进,既算经济总账、综合账,又算生态大账、长远账。


  “生态环境保护是惠及当代、造福子孙的重大战略,也是汉中追赶超越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宁可影响一点儿发展速度,也要保证发展质量,宁可在环保上多花钱,也要为长治久安打好基础。”汉中市委书记王建军说。


  2019年,是改革开放再出发的重要一年,是推动新时代追赶超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汉中市及时出台《中共汉中市委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系统部署、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上下联动、多方发力、一以贯之。


  在汉中,有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汉中市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分级负责、齐抓共管”原则,创新出台《汉中市生态环境保护岗位责任清单》,依法依规全面厘清各级党委、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生态环境保护岗位责任;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联席会议制度,将生态环境保护岗位责任落实情况纳入环保督察、自然资源资产审计、“三项机制”考核奖惩与领导干部追赶超越积分管理。


  在汉中,有彻底的问题整改。2019年,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汉中的14个问题全部整改到位。省委环保督察反馈汉中40个问题,36个按节点完成整改,剩余4个问题扎实推进,整改进度列全省前茅。此外,汉中市围绕中央和省上环保督察反馈问题、秦岭生态保护专项督查、危化品运输安全防控等问题开展专项督查检查,推动突出环境问题解决。


  在汉中,有强大的生态环境执法力度。2019年,汉中市先后组织开展各类专项执法检查12次,全市累计检查各类排污企业单位3539家次,出动执法人员9915人次,检查污染防治设施5383台(套),立案处罚249起,罚款1441.216万元。铁拳执法,严厉打击生态环境违法犯罪行为,推动解决了一批突出环境问题。


  目前,汉中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治理体系逐步形成,汉中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汉中经济发展稳居全省第一方阵,实现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


  守护绿水青山 增进人民福祉


  百花盛开,白鹭飞翔。行走在汉江湿地公园,人在水上走,景随脚步移,祥和而安逸,恬淡而幸福。白雪皑皑,在汉江湿地公园还能见到远道而来“做客”的红嘴鸥。


  汉中,依水而建、临水而兴,汉水、汉族、汉文化无不与水息息相关。水生态之于汉中而言,如同人的眼睛、鸟的翅膀、花的根系,是不能割舍的命脉。


  为了汉中的灵秀,也为了送往京津的那一汪清水的澄澈,汉中市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以“保好水、治差水”为重点,从流域环境治理、排污口整治、水源地保护等方面综合施策,全市水环境质量持续提升。2019年,汉中市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优良,优良水体占比达到100%,Ⅰ、Ⅱ类水质断面达96.2%,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水环境质量稳居全省前列,连续三年水污染防治工作被省政府评为优秀。


  水绿、山青、天蓝、土净,这是汉中。


  美丽青山,让汉中秦巴独秀、翠郁葱茏。近年来,汉中市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持之以恒坚决打好青山保卫战,完善秦岭巴山保护长效机制,着力构建生态环境监测评估体系,完善秦岭巴山保护法规制度,开展秦巴生态专项整治,加快“绿盾专项行动”遗留问题整改销号。同时,汉中市加强秦巴区域生态修复,完成面上水土流失治理56平方公里,并配合开展打击整治破坏野生动物植物资源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努力保护生物多样性。


  保卫蓝天,汉中把幸福写在脸上,将举措落实在脚下。汉中市讲科学、重成效,综合施策保蓝天。通过铁腕治霾、春雷行动以及冬防行动的强力推行,污染天气越来越少,逐渐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汉中市对各县区政府及管委会扬尘、散煤燃烧、机动车尾气、挥发性有机物、“散乱污”企业和工业炉窑整治情况开展明察暗访、抽查检查,量化考核,及时治理。2019年,汉中市共清理各类燃煤炉灶650余个,削减散煤1.25万吨,移交公安机关非法采砂案件17起,累计淘汰高排放机动车1472辆,空气质量取得历史最佳成绩,在全省提前36天率先完成任务,超省考指标13天。


  预防为主、协同防控,汉中打好净土保卫战。2019年,汉中对全市524家重点企业用地详查信息进行了采集,建立41家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自行监测,建立重金属污染物基础排放量、2019年工程减排量台账,完成全市24家涉汞企业的汞流向调查。同时,汉中市强化土壤污染治理,扎实修复,积极开展土壤环境例行监测,完成国家网土壤质量监测汉中全域的34个基础点位的采集和陕西全域的248个样品中8项无机金属项目的分析工作,及时开展土壤重点污染源监测;在勉县开展农业重金属污染加密抽样检测和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试验,建立60亩修复试验区。


  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建设生态文明已经成为汉中全社会的共识。汉中的生态持续改善,人民的福祉不断增进。


  推进“三生融合” 加快绿色发展


  “汉中已步入了绿色循环、生态宜居的发展新阶段。我们要准确把握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目标,深刻认识选择绿色发展道路的必然性,以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发展理念为引领,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忘保护环境、改善民生。”汉中市市长方红卫说。


  汉中市的生态优势,正以“绿色存量”的形式不断凸显。“汉”字号农产品品牌建设成果丰硕,“汉中仙毫”、“城固柑橘”、洋县“朱鹮”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汉中大米”农产品地理标志通过国家评审;洋县被授予“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称号,正式成为西北地区“有机第一县”。“两汉三国、真美汉中”与“三生融合”发展有机连接,“汉中油菜花海”生态旅游形象深入人心,汉中已成为全省生态旅游发展的前沿。


  2019年12月17日,汉中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顺利通过省级技术评估,成为全省第一家通过技术评估的城市。在此之前,汉中市53个镇办获得国家级生态乡镇命名,42个村获得省级生态村命名;西乡县成功创建为国家第二批、陕西唯一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留坝县荣获国家首批、西北唯一“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宁强、佛坪等7县区完成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工作技术评估和考核验收。一项项荣誉是外界对汉中市生态环境建设的肯定,汉中市生态环保项目建设走在全省前列。


  美丽的不只有山水,还有乡村。


  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广大农民才能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为此,汉中市持续加大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幸福乡村、魅力乡村“四村”建设力度,高标准打造了200个市级示范村、10条美丽风景线、5个美丽乡村特色板块,形成了“村在林中、院在绿中、人在景中”的乡村生态大格局。


  突出乡村生活生产生态特点,汉中市大力发展民宿群落,加快打造“汉家乐”品牌,培育建设一批美食体验型、红色经典型等乡村旅游产品,打造一批生态休闲农业园、乡村旅游廊道,深入实施旅游扶贫示范工程,增加百姓福祉,实现旅游增值和脱贫攻坚的双赢。


  汉中的实践证明,推进“三生融合”,必须以绿色发展为引领,推动产业结构趋“轻”、发展模式变“绿”、经济质量提“高”,以路径优化推动“三生融合”,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20年,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节点,汉中市将紧扣新时代追赶超越目标,绘就更加美丽的生态图景,再创建设“陕西最美城市”新辉煌。


标签: 汉中市 生态环保

阅读:0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