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示范区 南方的果爱上北方的地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然而,随着现代农业科技的进步,“南橘北枳”的定律已被打破。如今,在杨凌这片热土上,大量“南果北种”的成功实践,早已改变了传统认知,农业科技让“移来果香更觉甜”,为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开拓了新路径、做出了新示范。


  进入6月以来,记者在杨凌走访了多个农业园区,探究这里“南果北种”的成功秘诀。


杨凌示范区 南方的果爱上北方的地.jpg


  王艳(左)带着团队成员修剪火龙果枝条。


  优惠政策引来“种果人”


  刘立志是湖南岳阳人,作为一个杨凌女婿,他在杨凌种植青皮甘蔗已经有10年了。2010年,在政府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吸引下,在外打工的刘立志和妻子一起回到杨凌经营果蔬大棚。刘立志说:“杨凌支持设施农业发展的政策特别好,我当时建大棚,卷帘机、墙体、滴灌带等政府给配套补贴,我还争取到了8万元免息贷款。这都是实实在在的帮助。”


  在杨凌种青皮甘蔗,刘立志属于走在前列的人。据介绍,刘立志大棚里种的青皮甘蔗是台湾品种,相较于北方市场上常见的红皮甘蔗,青皮甘蔗节位长、含糖量更高,在市场上更受欢迎。虽然甘蔗属于管理难度较小的南方作物,但“南果北种”造成的生长环境变化,还是引发了很多问题。刚开始,他试种的甘蔗根本长不高。后来好不容易通过提高大棚温度的办法解决了生长问题,可是成熟之后一尝,他试种的青皮甘蔗压根就不甜。刘立志被这些难题困扰了3年。后来,当地农业部门给他的甘蔗大棚免费安装了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经过一步步摸索,他逐渐掌握了现代设施农业水、肥、温的控制方法,摸清了甘蔗的习性,管理大棚也得心应手起来。


  经过多年发展,刘立志的甘蔗大棚已经发展到6座,每年10月至11月甘蔗成熟后,赶来采购的游客络绎不绝。“北方冬天来暖气之后干燥得很,吃根青皮甘蔗清凉解肺热,刚刚好。”刘立志说,去年他的6座甘蔗大棚销售额近30万元。这位湖南小伙靠种植甘蔗致富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不仅周边村民让他帮忙发展甘蔗种植,连山西等地的种植户也来找他学习技术、订购甘蔗种苗。


  “近年来,在杨陵区不少农民依靠‘南果北种’发了家,在他们致富的背后,离不开政府部门针对群众创新创业出台的诸多扶持举措。”采访中,杨陵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海峰告诉记者,杨凌示范区和杨陵区两级政府部门,对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尤为重视,相应的农业补贴项目从建棚到灌溉设施,几乎涵盖了发展特色设施农业的各个环节,以修建一座新型双拱双膜大棚为例,农民可以享受每平方米60元的专项补贴政策,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有效地调动了群众引进新品种创新创业的生产积极性。


  青皮她园里种植成功的木瓜树。


  从“新技术”到“新示范”


  走进杨凌职业农民王艳的青皮她园,火龙果、百香果、番木瓜、香蕉等南方经济作物随处可见,好像来到了南方地区的热带果园。


  今年是王艳在杨凌示范区投资建园,发展火龙果种植业的第12个年头。以前在杨凌,市场上常见的火龙果等热带水果都是从南方运来的,长途运输对水果品质影响很大。如果能在本地成功种植这些水果,不仅能带动当地农民发展特色产业,还能让北方人在家门口采摘到高品质的南方水果。这样的想法在王艳的青皮她园得到了成功实践。


  记者了解到,现在王艳的150余亩火龙果年产可达200多吨,种苗和种植技术惠及四川、青海、西宁等地,面积达3000余亩。仅去年一年,王艳的火龙果鲜果收入就达300多万元,种苗销售超过400万元。此外,该基地还带动周边田东村、白龙村种植火龙果70余亩。火龙果种植逐渐成为当地发展特色农业的首选项目。


  今年5月,王艳自驾车穿越安徽、福建、山东、河南等地,行程5000余公里,为23个客户手把手指导火龙果种植技术。王艳说:“通过这次实地指导,我发现外省尤其是西北片区火龙果基地规模都很大,但特别缺种植技术,我希望通过双方合作,用杨凌的技术和品牌实现大家互利共赢。”


  “像王艳这样的‘新农人’,在杨凌这片沃土上孕育出的发展故事,只是杨凌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打造‘南果北种’示范区的一个缩影。”杨凌示范区现代农业和乡村发展局局长马江涛告诉记者,近年来,杨凌示范区立足实际、创新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在区内扶持和自建新建双拱双膜大棚2737亩,植物工厂3万平方米,各现代农业园区科技成果转化率达75%。尤其是近一段时期,杨凌示范区还在加快设施农业改造提升方面,实施了日光温室改造提升和撂荒大棚整治行动,对集中连片的老旧大棚进行了大规模改造提升。


  产业化发展让品类更丰富


  特色农业之“魂”就是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体现“物以稀为贵”。目前,火龙果已成为杨凌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品种之一,接下来杨凌还将继续引进释迦果、莲雾等南方果树新品种,不断扩大“南果”在全区的栽植面积。


  进入夏季以来,杨陵区五泉镇汤家村的农士达合作社大棚里,火龙果、莲雾、台湾果桑等南方水果长势旺盛,生机勃勃。合作社负责人汤新国是一位高级职业农民。自2016年开始,他就开始探索“南果北种”新模式。4年过去了,他啃“硬骨头”,学难技术,经过长时间摸索和实践,北方的土地上飘来了南果的芳香。


  “南方水果与北方水果相比,从栽植到挂果时间短,生长速度快,每年挂果三至四茬,甚至六茬,果树繁育能力也比北方果树强,结果时间长,在北方栽植南果能够弥补北方下半年水果市场的空白。”谈起“南果北种”,汤新国滔滔不绝。


  在杨凌中来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中来引进了以色列黄龙、水晶果等火龙果品种,果肉颜色多样,甚为美观。王中来介绍:“杨凌专家教授零距离指导,两级政府零距离服务模式,为发展设施农业提供了坚实保障。现在园区采用‘一座大棚一个教授,一座大棚一种模式’的方式运营,种植的火龙果在保证品质的同时,也实现了精细化管理、产业化推广,目前已推广上千亩。”


  据了解,2020年,杨凌将完成猕猴桃高接换头1500亩、设施蔬菜五项技术应用1000亩,葡萄、育苗、苗木产业建设新型棚体700亩。重点提升猕猴桃、火龙果、葡萄3个产业,打造一批特色产业小镇和单品“冠军”园。


  王中来说,从多年种植经验来看,南方水果虽然天然适应南方环境,但是杨凌也具备突出优势。首先,杨凌发展设施农业,进行精细化管理,对水肥的控制,比南方一些露天环境下更加精准,自然能生长出更高质量的作物。其次,杨凌相比南方一些地区,昼夜温差较大,更有利于水果糖分的累积,所以口感会更好。“把来自南方的水果‘北种’之后再卖回南方去,让南方人吃了以后赞不绝口!”提起这些,王中来颇为骄傲。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杨凌示范区全域耕地面积7.8万亩,设施蔬菜2.9万亩,经济林果2.3万亩。“南果北种”产业面积逐年扩大,2019年以来引进新品种70余种,推广新技术10余项,已经形成生产水平领先、产业融合发展、经营体系完善、示范带动有力的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新局面。


  记者手记


  传统农耕大地上种出“新希望”


  程刚


  杨凌是后稷教民稼穑的农耕圣地。今天,这片传统农耕文化与现代农业科技交相辉映的热土上,正在诞生着一个个现代特色农业的发展奇迹。在关中平原就种出了来自南国的甜蜜果实,这是杨凌人做出的大胆尝试,同时他们的成功也给了北方其他地区种植户增添了信心。


  “南果北种”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果品品质,因为北方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果树引种成功后可提高果品的含糖量和产量。大部分南果能够连续开花结果,花期与采收期重合,采果期很长,相对于传统的北方果树,更适宜发展成为观赏、采摘作物,使游人可以同时观花、采果。这一点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路不谋而合。


  如今,像王中来、王艳这样的种植大户,在杨凌这片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热土上,自己实现“南果北种”的梦想之后,还带着“杨凌技术”走出去,帮助更多人发展产业实现增收致富。“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杨凌坚持“科技引领、绿色发展、典型示范、品牌强农”,打破农业发展中的地域限制,让南果在北方飘香,再次彰显了农业示范区先行先试的带动作用。


标签: 杨凌示范区 南橘北枳

阅读:0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