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城三义墓 忠义形象与家国情怀的融合


  “忠义人一个个画成图像,一笔画一滴泪好不心伤。幸喜得今夜晚风清月朗,可怜把众烈士一命皆亡。”这是秦腔《赵氏孤儿》中程婴的唱词。秦腔以其大悲大喜、慷慨激昂的艺术手法再现程婴、公孙杵臼的忠义情怀,以高台教化的艺术形式,将赵氏孤儿故事流播于各地。


韩城三义墓 忠义形象与家国情怀的融合.jpg


  民众通过戏曲等通俗文艺形式,讲述、传唱着赵氏孤儿的故事。如今,在韩城市仍存有晋国赵武、公孙杵臼、程婴墓。记者在韩城市探访与赵氏孤儿历史相关的三义墓、九郎庙、藏婴洞等遗迹。


  七旬老人与三义墓


  在韩城市芝川镇堡安村(现已合并为兴华村)附近的古村寨内,三义墓静静伫立。3座墓均为砖砌,坐北朝南、自西向东排列。偏北一座为赵武墓,砖砌、圆形、攒尖顶,碑刻“晋卿赵文子墓”。偏东南处两墓并列,一座为公孙杵臼墓,砖砌、六棱、攒尖顶,碑刻“晋公孙义士杵臼墓”,一座为程婴墓,砖砌、圆形、攒尖顶,碑刻“晋程义士婴墓”,落款均为大清乾隆岁次丙申孟秋。


  明张士佩撰写的《韩城县志》记载:“堡安村麓有公孙杵臼、程婴墓在焉。”清冀兰泰撰写的《韩城县志》记载:“程婴、公孙杵臼墓在县西堡安村。”这些记载与现存的公孙杵臼、程婴墓实体相符。


  堡安村村民樊长安介绍,三义墓原有3间大殿,供奉赵武、程婴、公孙杵臼,最南面有大戏台,东北角有一眼水井,原来每年有专门庙会,香火极其旺盛。遗憾的是,因年久失修及战乱,三义墓现仅存砖砌墓及墓碑。


  从儿时到年长,樊长安对三义墓都有着特别的感情。小时候,他常去辨认碑刻上的文字。1966年,他初中毕业返乡后,时常在农闲时去墓地清除枯枝杂草,避免发生火灾等事故,并经常为三义墓保护而奔走呼吁。


  三义墓大部分建筑已损毁,但墓形制保存基本完好,具有浓厚的人文和历史色彩,对研究春秋时期历史活动、明清时期庙宇建筑的布局及墓葬砌筑方法都有较高价值。目前,韩城市相关文保单位已对三义墓进行保护修复,并安排文保员定期进行安全检查。


  “为保护忠良后代,公孙杵臼舍生、程婴舍子,两位义士令人钦佩。现在,政府非常重视历史遗迹的保护与修复,我也愿意为家乡文物的保护贡献力量。”樊长安说。通过长期查阅典籍、求教专家、实地探访,樊长安收集三义墓相关传说,并经常向村民和游客宣传讲说。


  化作雨神的赵武


  在韩城当地,留存有与赵氏孤儿相关的遗迹九郎庙。九郎庙也称救郎庙,主要供奉者为代表雨神的赵武。民众认为,赵武有平定天下的能力,自然也有拯救百姓于水火的神力,遂将其推崇为地方雨神。


  民间信仰是民众对一段历史时期自然与社会环境不断认知的过程。至清代,秦东地区人地矛盾加剧、自然灾害频发。人们对自然异象无法科学解释,只能通过祈福等行为祈求灾害的消解,这是民众对于自然灾害的一种无奈应对方式。


  面对干旱灾害的影响,清代秦东地区形成以赵武为雨神的信仰。赵武的庙宇在秦东地区分布较广,有九郎庙、救郎庙、赵文子祠等多个称谓。


  据考证,清代秦东一带有100多座雨神祠庙,其中以赵武为雨神的祠庙就有13座。史料记载:“韩城西南山麓堡安村有三人墓祠,能兴云雨,前明陈村人因大旱赴堡安村挹水归,辄降雨,因立祠祀之,每大旱犹循故事,赴堡安村挹水,故祀典颇隆。”三义墓原来可能也为赵武庙宇,民众将赵武视作雨神虔诚祭祀。


  对赵武的祭祀,反映了民众对基本生活需求的渴望。可以说,民众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寄托在赵氏孤儿的故事上。当然,这也从侧面说明忠义形象在当地有较高的声誉。


  在韩城市金城大街的九郎庙中,至今保存的一块碑刻记录着当时百姓在九郎庙求雨的情景。九郎庙负责人韦锋介绍,此碑刻为明代韩城知县马攀龙所立,其上文字记录民众顺利求得甘霖的过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水利工程的发展,九郎庙的祈雨功能逐渐减弱。


  程婴后人在西少梁村


  在韩城当地,传说在韩城市芝川镇西少梁村程姓人为程婴的后代。程姓人原居住在离西少梁村不远处的村庄,后来此村毁于自然灾害,程姓人迁徙至西少梁村后分为几支,在当地繁衍生息。


  程姓人因先祖程婴的忠信,在西少梁村极具威望与地位。古时,西少梁村村民去求雨,只要有程姓人参与就会非常灵验。“人们已经将程婴上升到神的位置,地位非常高。”西少梁村村民程福善说。


  在韩城市板桥镇明星村孙家岭组的一处山崖上,留存有藏婴洞。据传,当年程婴怀抱赵武逃至此处,见此处地势险要、人烟稀少,便在此养育孤儿长大成人。


  板桥镇地处山区,山路蜿蜒,行车不易。至孙家岭后,记者在向导带领下寻访藏婴洞。走到一处山梁上,远处有一石崖形如狮首,口大张若吼状。沿着小径,不觉至山崖处,藏婴洞始现。


  在距藏婴洞几十米远处,山泉从岩石中流出。传说赵武幼时体弱多病,服药数日不见好转。正当程婴束手无策时,山洞旁突然涌出一股泉水。程婴用此泉水煎药,赵武服后病情好转,村民遂称此山泉为“神泉”。


  在孙家岭,还有一棵古树,枝叶散布如冠盖,根露地表蜿蜒伸展数丈。据传此树为赵武手植。程婴藏在孙家岭时,不敢说他救孤的事情。村民误以为程婴卖主求荣,因而不与其来往。赵武长大报仇后真相大白,便回孙家岭栽植此树以做纪念。


  三义墓、九郎庙与赵氏孤儿故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世代相传的传奇故事和饱经沧桑的历史遗迹依稀记录着过去。在韩城这方土地上,许多像珍珠般散落的历史古迹、文化遗存静静伫立,讲述着这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灿烂与辉煌。


  遗留在韩城的晋文化


  未到韩城,便听闻此处独特的人文风情——有“民居瑰宝”之称的党家村、美味可口的羊肉饸饹、保存完整的明清古建筑以及靠近黄河的独特地理位置……如此种种,令人神往。初次“谋面”,饮食、民居、习俗等使人有耳目一新之感。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特征,从韩城渡黄河至山西更为方便。晋商在韩城经商营业,大宗商品也自山西运送而来,韩城当地许多名门望族亦从山西迁徙过来。因此,韩城必然受晋文化的影响。


  韩城以高山、大河、深沟与周边市县相隔,自古比较封闭。正是由于长期封闭,才使得传统的、原生态的晋文化在此得到较好保存。三义墓、九郎庙等历史遗迹和赵氏孤儿传说就是晋文化的代表。


  韩城当地有晋文化遗留,而黄河对岸山西人的风俗习惯也有陕西的部分特征。韩城等沿黄河而居的陕西人,过黄河去河津一带非常方便,而部分山西人去西安比去太原近。碗碗腔、眉户等剧种在陕西、山西均有流行,而山西蒲剧也在韩城等地广泛流传。


  文化交流是文化多样性的基础。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韩城因为独特的地理位置,为当地文化多样性创造了条件。每一处奇特的文化遗存背后,展现的是不同地域民众之间的交流。让我们秉承交流融合的理念,创造更加丰富多样的文化。(仵永杰)


标签: 韩城三义墓 韩城市

阅读:0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