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巩固提升纪实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吃得健康、吃得放心,对老百姓来说是“天大的事”。“米袋子”“菜篮子”“饭桌子”,看似琐碎的小事,却关乎每个人的健康,确保食品安全是民生工程,更是民心工程。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


  近年来,西安市委、市政府始终把食品安全作为一项重大政治责任,严格按照“四个最严”要求,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持续巩固和扩大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成果,注重把创建成果转化为群众的实惠,严格“生产”和“监管”两手抓,严守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全力以赴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探索形成了食品安全监管“1+6+N”西安模式,聚焦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总目标,把食品安全纳入城市发展核心战略;围绕健全长效机制、开展综合治理、推动监管创新、坚持示范带动、提升保障能力、构建共治格局等6项重点;凝聚多方力量筑牢食品安全“防护网”,食品安全工作在省级考评中连续7年为A级,全面筑牢食品安全防线,为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保驾护航。


  党政同责 高位推动 聚焦食品安全责任坚定为民初心


  食品安全不仅是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的基本要求,也是西安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把食品安全纳入城市发展的核心战略,与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共同推进。西安市每年将食品安全工作写入市委全委会报告和市政府工作报告,市级四大班子领导深入一线开展常态化调研,研究制定了“一措施两清单”,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区县政府绩效考核及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估的指标体系,对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实行“一票否决”,确保党政同责有效落实,食品安全工作始终保持正确方向。


  西安市以机构改革为契机,在纵向上,全面整合市、区县两级食品安全监管机构,构建食品安全层级监管模式;建立市和区(县、开发区)监管局、镇(街)监管所、行政村(社区)食品安全协管员的“四级监管”体系,打通食品安全监管“最后一公里”,形成食品安全监管全覆盖。在横向上,加强市场监管、农业农村、公安、卫生健康等部门联动协作,组建专业综合执法队伍,构建食品安全执法联动模式,不断加大打击力度和打击覆盖面。健全行刑衔接机制。结合新一轮机构改革实际,西安市市场监管局、市公安局、市法院、市检察院按照“分工协作、高效协调、优势互补、互援共助”的原则,联合制定了《西安市市场监督管理综合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相关规定》,完善了工作联络、案件会商、案件移交、线索和信息互通等10项工作机制,明确了全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和法院的职责任务,确保了食品安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无缝对接,为强化食品安全监管、打击违法犯罪、确保公众饮食安全提供了制度保障。市场监管部门和公安机关积极开展联合执法,充分发挥食品违法犯罪打击合力,行刑衔接举措和工作成效受到了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领导的充分肯定。


  西安市聚焦群众关注的食品安全热点难点问题,全力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强化小餐饮行业的整治提升;结合西安旅游城市特点,全面开展小餐饮经营环境整治,打造袁家村、永兴坊等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小餐饮集中经营区,提升小餐饮经营服务水平。


  ——开展保健食品行业专项清理整治行动。针对保健食品会议非法营销特点,采取错峰执法方式,每周组织执法人员开展一次随机“早查”行动,严厉打击违法违规销售保健食品行为。


  ——加强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综合治理。加大对学校供餐单位的全覆盖食品抽检力度,实行校(园)长陪餐制度,持续加强对校园周边“三无”食品、过期食品和“小饭桌”餐饮的检查监管,全力推进学校“互联网+明厨亮灶”系统工程。


  ——净化农兽药使用和产地环境。农业农村部门积极开展农药使用减量行动,实施以小麦条锈病为主的重大病虫害防治,严格重度污染耕地管控,积极推进中轻度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全市中轻度污染耕地安全利用覆盖率达到100%。


  ——拓展风险监测结果应用。卫生健康部门积极开展食源性疾病、食品化学污染物有害因素和食品微生物致病因子监测工作,为监管部门采取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与此同时, 多措并举加大宣传力度。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服务十四运·奉献我的城”主题实践活动,推进食品安全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通过短视频、H5、动画、图片、微海报等传播方式,加大食品安全科普宣传,开设《推动文明餐桌 倡导绿色生活》《文明餐桌——在行动》《维护食品安全 我们心手相连》《小餐桌大文明》等专栏专题,通过动态消息报道、4G连线、主题报道、专家解读、采访等形式积极普及食品安全科普知识,提升公众的食品安全知晓率和满意度。


  改革创新 全面发力 数字赋能不断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水平


  为全面加强食品安全工作,西安市明责任、建机制、强监管、提水平,注重健全完善食品安全长效工作机制,不断增强现代化治理能力和水平。


  认真贯彻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为目标,以“菜篮子”产品四大能力建设提升为重点,以实现地产农产品自给保障为关键,强化运行体制机制,大力开展科技攻关,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全市“菜篮子”生产自给、产销衔接、市场调控、质量安全等方面工作有了进一步提升,较好地满足了城乡居民消费需求。


  以数字赋能为手段,运用大数据推动监管创新,不断探索食品安全智慧监管新举措。


  ——科技含量逐步提高。西安市组织高校研究院所、农业科研推广单位、科技企业等开展设施瓜菜、特色果业等产业技术研发与应用。选派农业科技特派员组建猕猴桃、设施瓜菜等特派员产业技术服务团,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与山东省寿光市加强蔬菜技术和设施建设培训交流,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增强了西安“菜篮子”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食用农产品实现“一码一店”管理。西安市全力推进食用农产品市场智慧监管平台建设,将行政许可、日常检查、风险分级、信用等级等信息归集为数据档案,实时生成二维码,供监管人员和消费者快速查询,提高了食用农产品数字化监管效能。目前,新城、莲湖、碑林、雁塔、未央、灞桥和长安共11个试点市场开展信息数据录入并常态化运行,全市已有35家食用农产品市场接入平台,实现了对入场经营者“一店一码”管理,提升了农贸市场放心消费指数。


  ——学校食堂实行“线上+线下”管理。市场监管部门联合教育部门积极推进学校“互联网+明厨亮灶”系统工程,依托网络传输技术对食品加工重点环节实行实时监控,实行“线上+线下”双渠道监管,确保师生“舌尖上的安全”。目前,全市有2351所学校完成了“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


  ——食品全程管控插上“智慧翅膀”。阎良区在全市率先实现市场监管领域全业态智慧监管,充分运用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分析、物联网、云计算、位置服务等技术,对食品安全实行实时动态监管,使基层监管从碎片化监管向数字化管理转变,变“人管”为“网管”,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运用大数据推动监管创新。


  ——食品流通环节实行“电子信息”管理。市场监管部门聚焦“一老一小”群体,支持和鼓励婴幼儿奶粉和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建立电子化追溯平台,努力实现食品安全全链条追溯。目前,全市已有24家企业完成食品安全追溯平台和主体档案建设。商务部门建设完善市级肉类蔬菜流通追溯管理平台和7个子系统,持续扩大追溯覆盖范围。目前,已涵盖全市298个追溯节点。农业农村部门大力推广应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建立“从农田到餐桌”全程档案。目前,全市1619家企业纳入市级追溯平台管理,可追溯农产品1000余个,累计打印追溯标签15.8万余枚,为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智慧监管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积极发挥“陕冷链”系统前哨作用。西安市积极探索常态化疫情防控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建立健全进口冷链食品闭环监管体系,加大“陕冷链”推广运用,牢牢守住进口冷链食品关口,确保“来源可溯、去向可查,产品可控”。在全市试点推广餐饮外卖无接触取餐服务,确保疫情防控期间食品安全。


  与此同时,西安市不断深化完善机制,形成了“双对应、双落实”的监管工作机制,确保监管对象与监管人员片对片、点对点相对应,企业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双落实,使监管对象动态更新更加及时,监管档案和管理档案更加健全,监管职责更加明晰,始终保持建档率、承诺率100%。


  提升保障能力 推动食品安全保障工作创新发展


  为持续巩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成果,西安市以成果转化为途径,借助示范创建工作的带动作用,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全市食品安全由点到面的整体提升,食品安全保障工作实现了创新发展。


  ——全面推进“双安双创”工作。持续巩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成果,充分发挥阎良区、鄠邑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开展国家和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


  ——大力推动食品产业转型升级。出台《西安市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政策实施细则》《西安市2020年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支持政策申报指南》等文件,促进食品工业新技术、新工艺应用发展;制定印发《西安市农业产业化示范联合体认定管理办法》,认定石羊肉鸡等18家企业为市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大力优化食品产业布局。


  ——积极开展食品小作坊示范创建工作。以“改造一批、提升一批、转型一批”的工作思路,强化帮扶指导、突出专项整治、严格监管执法。截至2020年年底,西安市累计创建示范户467家,树立了一批食品安全有保障,经营模式可复制、监管方式可推广的示范典型。


  ——持续开展餐饮服务示范创建活动。去年以来,西安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明厨亮灶”建设和创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街(店)作为每年市政府惠民实事和民生提升重点工作来抓。2020年,以餐饮单位主体责任落实、管理方式创新、服务质量提升、“文明餐桌”行动、反对铺张浪费等作为工作抓手,持续开展餐饮示范街(区)和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截至目前,全市共创建餐饮示范街区45条,示范单位940户。


  保障重大活动餐饮食品安全是维护西安城市文明形象的重要内容之一。西安市以十四运会召开为契机,着力提升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展现一流食品安全城市新形象。


  西安市在各类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工作中,通过守好“点”位关口前移,提前介入做好事前监督指导;抓住“线”突出重点,从严把关做好事中全程监管;提升“面”强化培训,跟踪指导做好事后经验总结等方面,探索出一条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西安模式,高标准完成了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任务,做到了“迎八方来客,享食安西安”。


  2018年至今,西安市圆满完成了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全球创投峰会、欧亚经济论坛、西安国际马拉松赛、十四运会及国家领导人视察和外国元首来访等482次餐饮食品安全保障任务,确保了保障工作“零差错”,食品安全“零事故”。


  在十四运会食品安全保障工作中,西安市自创了一系列完善的管理体系和运营机制。


  ——组建一流保障队伍,做到保障责任“零缺位”。聚焦“办一届精彩圆满的体育盛会”目标要求,全市抽调精干力量,成立了由9个市级部门组成的食品安全保障部,下设12个保障组,组建了食品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公共卫生监督专家团队,构建了食品安全的全链条保障体系。扎实开展“大学习、大培训、大练兵”活动,组织学习培训150余次,培训食品监管业务人员2.5万余人次,成功承办了十四运会组委会西安赛区Ⅲ级食品安全事件应急演练,全市各级组织演练60余次,在演练中锻炼了队伍。


  ——健全一流保障机制,做到风险隐患“零漏洞”。首创建立十四运会食品总仓“五统一”管理模式。即按照“统一采购、统一验收、统一检测、统一储存、统一配送”,构筑起全链条的食品安全监管保障模式;西安市市场监管局制定了西安市食品安全保障工作总体方案和食品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细化了35项工作制度、42项任务清单。创新开展“十四运会食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设,编制完成555项西安地方标准,涵盖食品质量安全、运输储存、质量追溯、检验检测等15大类77类;建立全覆盖督导机制,扎实开展食品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切实消除食品安全隐患。


  ——坚持一流保障能力,做到食品安全“零差错”。按照“一赛事一方案一主管”和“一酒店一场馆一专班”要求,实行全过程全要素保障。先后圆满完成27个测试赛项目、2个提前赛项目保障和火炬传递西安首站食品安全保障任务;完成食源性兴奋剂检验室升级改造,实现了53种兴奋剂检测项目全覆盖,将检验时间从140小时缩减至16小时,在全国同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


  下一步,西安市将坚持把人民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尺,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努力让人民群众吃得安全、吃得放心,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西安市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


标签: 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阅读:0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