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德师范学院追寻红色印记感悟不朽精神


  20世纪20年代,在偏僻的陕北,因为两个人和两所学校——李大钊与李子洲,北京大学与陕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历史性地交汇,革命的火种得以从北京传播到陕北。


绥德师范学院追寻红色印记感悟不朽精神.jpg


  1923年5月,在绥德县城疏属山腰北门巷原绥德中学堂校址上,陕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正式创建。


  这是一所历史悠久、底蕴厚重、孕育革命的学校,在风雨沧桑中已走过了近百年。尽管曾先后更名为陕西省立绥德师范学校、陕甘宁边区绥德师范学校、陕西省绥德师范学校等,但革命先驱的光荣传统在这里一直发光发热。


  在这里,受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李大钊等人的影响,以李子洲为首的早期陕西中国共产党党员,掀起了一场革命教育和教育革命,成立了陕北地区第一个党组织,培养了大批党员和军事人才,让绥德师范学校成为西北革命策源地和革命英才的摇篮。


  在陕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旧址上建立的绥德实验中学。


  师范教育创先河


  1919年,中国大地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这个重大事件改变了中国当时众多青年的命运,其中包括出生于绥德县的李子洲。


  1922年,得悉陕西当局拟成立陕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办学地点还没有确定时,李子洲深知陕北教育机构奇缺,便与呼延震东、白超然作为驻京陕北学生代表,向陕西政教界说明在绥德开办师范学校的重要性,杜斌丞等人也向当局力争,最终使陕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设在了绥德。


  1923年秋季陕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开学,但不久,学校因管理问题引起学生不满,要求撤换校长。1924年秋,在榆林中学任教的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生、中共党员李子洲就任陕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第二任校长。


  据绥德师范原副校长张杰介绍,当年陕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开学的消息,在陕北地区引起轰动。李子洲就任校长后,辞退了旧教职员工中的封建腐儒,并从北大、北师大等学校聘请了共产党员王懋廷、王复生和进步知识分子田伯英、杨明轩、常汉三等人到学校执教。同时,他还大刀阔斧地进行教育改革,将马克思主义列为必修课。


  李子洲秉承了“不畏权势,不媚流俗,以学术和知识的本原为指向,不受任何非学术因素的干扰,容纳异见,心怀谦逊,在知识海洋面前人人平等”的教育精神,以无产阶级革命教育家的睿智,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开创了师范学校教育的新局面。1924年8月25日,在开学典礼上,李子洲表明了“以马克思主义唤醒青年,唤醒农民工人及一切劳苦人民,改造中国,进行革命,建立人类最科学最美满最理想的共产主义中国”的就职意愿,并要求学生“求学勿忘革命,革命勿忘求学。如求学而忘革命非真求学,革命而忘求学非真革命”。这和五四运动期间蔡元培倡导的“读书勿忘爱国,爱国勿忘读书”是一脉相承的。


  随后,学校积极提倡社会教育,相继接办和成立了平民学校、夜校、补习学校等,为贫苦工农及其子弟提供了接受教育的机会,同时也大大提高了陕北地区的文化普及度。


  由此,陕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掀起了一场革命教育和教育革命,使学校成为陕北地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阵地。


  榆林学院绥德师范校区校史馆内保存的陕甘宁边区绥德师范学校校旗。


  点燃陕北革命的火种


  就任陕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校长时,李子洲还带回中共北京区委的指示:基于国共合作已经形成的有利时机,批准由李子洲、王复生和王懋廷组成陕北问题工作小组,指定李子洲和王懋廷为北京党组织直属特别通讯员,在陕北建立和发展党的组织。


  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让陕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的一批进步师生积极向党靠拢。经中共北京区委批准,李子洲于1924年10月发展教师田伯英为中共党员,吸收同学加入共进社,并建立了共进社绥德分社;于1924年11月成立中共绥德小组,这是陕北的第一个基层党组织。同年12月成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支部,直属上海团中央局领导。


  “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点燃了陕北革命的星星之火。”榆林学院李子洲干部学院办公室主任王天强介绍,1925年初,在原中共绥德师范党小组的基础上,成立了陕北第一个中共党支部——中共绥德支部,李子洲被委任为书记。自此陕北有了共产党的领导,陕北地区的革命事业翻开了新的一页。


  陕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先后培养发展校内外进步青年高光祖、安子文、白明善、杜嗣尧、范子文等加入党团组织,点燃了陕北革命的火种,为陕北特委的成立、武装斗争的开展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陕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成了陕北有志青年最向往的地方。


  据记载,至1926年冬,陕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培养的400余名学生中,80%的学生加入了党团组织。此后,陕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点燃的革命之火以燎原之势,迅速发展到陕北各地及毗邻省份,北至府谷,南至宜川,西至宁夏银川,东至山西汾阳等地的党团组织,都是由陕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师生组织建立的。至1927年,陕北23个县中的17个县都建立了党组织,还有一个军队党组织,其中由陕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党员学生创建的党组织就有15个。


  革命的火种一播下,就会迅速形成燎原之势。在党组织的领导下,陕北地区的学生运动、农民运动、士兵运动如火如荼地展开。在农村,很多农民开始接受新思想,对革命充满了憧憬。在国民党地方军队中,不少士兵逐步接受马克思主义,愿意等待时机进行起义。1927年10月和1928年5月,李子洲先后参与组织领导了清涧起义和渭华起义,成立了西北工农革命军,极大地鼓舞了当地人民群众的革命斗志,为开展武装斗争、建立革命根据地打下了坚实基础。


  榆林学院绥德师范校区。


  保护“绥师”  翻开发展新篇章


  1934年,陕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更名为陕西省立绥德师范学校,1941年2月又更名为陕甘宁边区绥德师范学校,并把干部培训作为学校的中心任务。


  走进绥德师范校史馆内,映入人们眼帘的是陕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的老校门,保存80余年的校旗,以及满载历史记忆的照片,无不诉说着学校的红色历史。其中,由毛主席亲笔题写的“奋斗”两字异常醒目,这是1941年8月毛泽东给学校学生代表王履丰的题字,如今看来依旧让人振奋。


  1943年2月,绥德地委主要负责同志对作为西北革命策源地的绥德师范学校给予了特别的关注。1943年4月,中共中央西北局从延大中学部抽调一批进步青年派赴绥德师范、米脂中学,以学生身份开展工作。


  1943年5月至6月,绥德师范受到“抢救失足者”运动的错误影响,这引起了绥德地委主要负责同志的高度警觉:他多次到学校召开会议,与师生代表谈话,了解真实情况;通过调查研究,向党中央和西北局报告,如实反映绥德地区发生的情况,建议纠正整风运动中“左”倾偏向;在党中央的指示下,领导学校开展甄别纠错工作,从而挽救了大批师生,挽救了绥德师范,也为全边区整风运动走上正轨作出重要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绥德师范恢复为单一师范性质的学校,为陕北地区特别是榆林的教育事业培养出大批优秀人才。教育是社会进步的基石。建校近百年来,绥德师范为中国革命和教育事业培养了万余名优秀人才,为西北地区党(团)组织、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作出了特殊而重大的贡献,享有“革命摇篮,育才基地”的美誉。


  2017年,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绥德师范并入榆林学院,保留陕西省绥德师范学校校牌并且增挂榆林学院绥德师范校区校牌,设立榆林学院绥德师范小区,主要承担幼儿园、小学师范类人才培养和西北革命史研究、干部培训等职能,翻开了新的发展篇章。


  “百年绥师可歌可泣的峥嵘岁月,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新时代的绥德师范将会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在振兴陕北基础教育的新征程上作出更大贡献!”榆林学院绥德师范校区党工委书记张雄说。


标签: 绥德师范学院

阅读:0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