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高考改革中 最首要的问题是转变观念

  >>专家观点


  陕西省高考综合改革专家库成员 正高级教师焦宇:


  校本课程应凸显特色


  教书实为育人


  论坛上,陕西省高考综合改革专家库成员、正高级教师焦宇从“课程改革的顶层设计”“‘三新’背景下的学校课程重构”“学校课程深度变革”“课程促进学校特色发展,促进育人方式的变革”四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学校课程的设计,原先只针对国家课程,现在分化为必修课和选修课,而选修课中又有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焦宇表示,课程改革的实质,是高考改革撬动教学改革,使得普通高中整个课程顶层设计基于“立德树人”这四个字。


  “建设的重点将聚焦到课程设置,尤其是选修课程的设计。”焦宇指出,在开齐、开好国家课程的基础下,各校还需重建自身的课程体系,最终做到校本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契合。对于校本课程的建设,焦宇引用上海市教育研究院杨教授的观点,将课程的发展分为1.0、2.0、3.0阶段,“1.0阶段时,校本课程的设置关联不大,没有形成一个体系。2.0阶段时,学校围绕特定的办学特色或者一个项目特色,形成一个线性的课程设计,但课程的变化,最终是要走向3.0时代。”3.0时代的校本课程,应该是各课程间有紧密联系、互相交织,形成“鸟巢状”。


  焦宇表示,陕西省的教育若想达到3.0阶段,应从聚焦学习、情景慎思、文化融入、目标导引、扎根过程这五方面入手。焦宇解释,“聚焦学习是基础和核心,各校在课程建设中,应深入把握当地文化资源和学校的发展实际,根据情境构建学校的教育哲学、办学理念和课程理念,并把文化融入课程体系中,最终体现办学理念。同时建立一个横向的科学分类、纵向的学段布局,并在学校的建设中依据实际,不断进行优化。”


  针对西安各中学的校本课程建设,他表示,各校除对课程和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外,更应深层次挖掘学校自身的文化。


  “教书的实质是育人,以数学为例,学校的教学不能仅让学生学懂数学原理,更需以数学为基础开展一系列拓展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数学中‘严谨’的内涵,让学生懂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原校长何通海:


  新高考改革中观念、体制的变化是最主要的


  论坛上,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原校长何通海从先行先试的浙江高考改革、且行且思实践探索和善作善成经验分享三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三要素:新高考、新课标、新教材。通过新高考改革、新课标改革、新教材改革,来实现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发展。如果不能从更高的战略高度认识新高考,教育改革就会走样。


  在新高考改革中,最首要的问题是要转变观念,同时要破解新高考改革中学生的选课与师资条件、选课走班与选课组合、教学进度与课时统筹等实际难题。何通海说,在诸多变化中,最主要的是观念、机制的变化。比如,变“管理”为“教育”的学生观,原来的管理是一个标准,用班里的优秀学生作为标杆,对标对表。而现在的选课走班,更多的是强调个性的发展,你选的课跟我不一样,上课也不一样,教师也不一样,你怎么按照一个标准去做呢?第二个,变“用人”为“培养”的教师观。注重培养老师创造力并激活潜能;第三是变“单一”为“多元”的课程观。课程目标从单一到多元,设置从固化到组合,修习从统一到选择,评价从量化到整合等等。第四个,变“整体”为“个体”的教学观,尊重学生个性化选择;第五个,变“行政”为“引领”的管理观,变自上而下为自下而上。


  何通海还梳理了“新高考”改革实践中,统一思想与转变观念、学生的选课与师资条件、选课走班与选课组合、教学进度与课时统筹、教学管理与考试等七个方面的问题。


  统一思想很重要。学生、老师、家长要充分认识到新高考的重要性,老师要做好引领;学校要做好师资配备的统筹和平衡,最大程度满足学生选课需求。选课走班与选课组合,学校师资没有变,高考变了,大学招生方式也变了,“头牌”学校要有危机感,对于其他学校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新高考中,“选课”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选课就是在选择自己未来的人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如何做好选择?建议关注四个维度:一看学生兴趣,二看学生基础,三看学科提升的空间,四看今后专业选择和职业的发展。


  >>嘉宾点评


  清华大学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王殿军:


  “把这三个问题解决了


  人才培养就出来了”


  作为本场论坛点评专家,清华大学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王殿军做了题为“新高考背景的人才培养与学校发展”的报告。


  关于选课(科)走班,王殿军认为,好的学校不能因为管理方便、教学方便,而轻易规劝孩子向着学校指引的方向走。当分层和分类选课走班叠加在一起,对学校的教学组织会带来很大的难度。


  他严肃地说,关于新高考下的人才培养,校长要多思考高考教育背后,其实是要解决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问题,解决人才自主培养质量、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能力的问题,很多例子都说明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实到位,让孩子真正知道为什么学、为谁学、怎么学,真正把孩子的潜力、内驱力激发出来,通过游学活动、研学活动、科研项目、专家报告等点燃梦想,唤醒、激发、点燃学生,“把这三个问题解决了,人才培养就出来了。”


  最后,王殿军语重心长地说:“让你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你需要提供更大的支持,让学生能够把自己的天赋释放出来,让他们能够有机会拿到强基计划等项目。如果为了省事,学生进入这个学校,就只能老老实实学学校提供的这些课程,学校没有力量去支持学生准备强基计划、准备特殊人才、竞赛,没有教练,那么我们就是不负责任。所以,一定要满足每个孩子的发展需求,让每个孩子的潜力都能得到挖掘和释放。新高考带来了新挑战,也带来了新变化,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新发展机遇。”


  >>经验分享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白雪峰: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以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成长


  北京新高考于2017年9月实施,目前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教学体系,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作为北京的名校之一,受邀出席了本次论坛,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白雪峰也向与会人员分享了他们在新高考改革中的宝贵经验。


  “新高考就是给学生们提供更多的选择权,实际上教育的规律并没有变,其本质还是促进人更好地发展。”白雪峰表示,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在新高考改革的探索中发现,一些学生对学习的认知较为狭隘,导致他们在学生生涯中很容易做出错误的选择,为此学校特意对教师制定了“教练型教师”研修计划,让老师成为“教练”,引导学生做出适合自身的选择。


  此外,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家校社协同育人的体系已经建设得比较完备,家长委员会自发组织读书会、成长营,帮助家长自我提升,从而给孩子正面的影响,“教育离不开家长和社会的支持,良好的家校关系、亲子关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保障。”白雪峰说。


  在学校工作方面,清华大学附属中学贯彻“做人、健体、为学”的学生发展理念,要求教师给予学生充分地尊重,并培养学生们争做“厚德自强的博雅君子”,培养学生“自尊、自治、自爱之情操”,引导学生自我发展意识。


  同时,清华大学附属中学还积极开展一系列拓展活动,鼓励学生们学以致用,“我觉得这个阶段最好的思政教育就是投身实践,学校提供机会和资源,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的知识、汗水、智慧为社会奉献自己的力量,让学生在建设中成为建设者,在接班时成为接班人。”


  白雪峰介绍,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在2015年成立了生涯发展指导办公室,积极推动生涯规划教育,“我们有两个特别有影响力的讲坛,一个是生涯规划行家开讲系列,把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请到清华大学附属中学,让他们给学生介绍公司运营情况,发展遇到了什么瓶颈,如果你将来想到这样的企业工作,需要在中学做哪些积累。另一个是水木讲堂对话大家系列,我们把大学的教授、学者和院士请来,给学生讲讲他们做的研究,我们有哪些技术被人家卡了脖子,学生最爱听的就是还有什么教授院士解决不了的问题,他们会觉得这是他们未来努力的方向和应该担负的责任。清华大学附属中学鼓励学生以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成长,激发学生内在的动力,举办丰富多彩的社团和研学活动,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自我认知、自我探索、自我超越。”


  对于陕西省内中小学在新高考中的育人方式变革,白雪峰指出,各学校的老师应先改变教育理念,打破“唯分数论”,从育人的角度来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要改变评价方式,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让每个学生都能被关注、被看到,都能自信快乐地成长。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要成长为参天大树,小草也有小草的美丽。”


  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党委书记、校长冯军:


  学校要处理好国家课程与校本选修课程的关系及九科文化课之间的关系


  作为新高考改革的最前沿阵地——中学面临怎样的问题,有哪些对策?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党委书记、校长冯军在“高考综合改革的思考与行动”的主题演讲中,介绍了学校的做法。他说,学校有两个常态化的教育交流平台,一个是包括湖南师大附中等8所学校的全国部分大学附中教学协作体,一个是包括东北师大附中、华东师大二附中等12所师范大学附中的全国部分示范大学附中教学协作体。在陕西即将进入高考综合改革的时候,学校邀请了相关协作体学校的领导,为团队做了专题报告,学校借鉴学习了相关学校的改革方案。


  冯军指出,在推进新高考过程中,学校主要面临八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的深度解构;二是学校课程体系与内容的重构与完善;三是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下学校课堂教学的改革;四是学生生涯规划具体、有效、系统的指导;五是选科走班背景下教学管理模式的设定和推动;六是教师、学生评价体系的优化与整合;七是学校人才队伍质量的持续提升与数量的充分保障;八是学校硬件设施与资源的不断完善和丰富。对此,学校分别制定了《学校课程方案》《课堂教学改革方案》《学生生涯规划指导方案》《选科走班管理办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教育质量增量评价办法》《教师队伍建设方案》《高考综合改革保障方案》等。


  冯军认为,围绕学校的课程体系,近期学校要处理好三种关系,一是国家课程与校本选修课程的关系,国家必修课程要开足开齐,还要进行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选修课程要尽量多开,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学生的需要。二是要处理好九科文化课之间的关系,选择性考试和合格考试科目的协调发展,统考三科与首选科目、再选科目的协调发展。三是以思维型课堂建设为抓手,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西工大附中副校长张剑虹:


  学校稳妥推进学生选科 建立了选科制度 编排了选科指南


  西工大附中副校长张剑虹在“科学应变,有效推进高中新高考改革”的主题分享中,介绍了实施新课程新教材的做法。包括:提升教师实施新课程新教材的能力,利用大数据技术改进教育教学,提高劳动教育课程的有效性,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训练,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学校制定了《选课走班工作试行方案》《分层走班教学管理试行办法》《选考科目分类分层组班实施办法》《学生选科指导手册》《教师教学考评基本方案》《选考科目作业分层指导意见》《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学生生涯规划实施办法》等基础性、指导性文件;建成了新高考教务教学管理系统,能够实现选课走班、课表编排、考务管理、成绩管理等工作的智能化。


  学生走班“选科”是其中的工作之一。张剑虹说,利用大数据搞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也是学校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他表示,学校稳妥推进学生选科,建立了选科制度,编排了选科指南,指导学生根据学习兴趣特长、学科学业基础、专业发展趋向、大学招生要求自主选科目、选层次、选班。目前,已经完成学生选科模拟演练2次,为学生最终确定选科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抓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加强了教师储备和硬件优化升级。


  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贺胜利:


  新高考改革下 学校所做的第一项工作就是生涯教育


  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贺胜利说,新高考改革下,学校所做的第一项工作就是生涯教育。


  自2021年9月起,西安交大附中所有校区的生涯教育从初一到高三全面铺开,高一、初一采取的是专职导师授课,学校选拔了一些语文老师、班主任或年轻老师进行专职培训,使其成为专职的生涯老师;高二、初二采用全员导师制模式,将生涯教育与德育共同体进行有机结合,由生涯骨干老师带领年级其他老师担任生涯教育导师,由生涯骨干老师备课,然后把教学资源分享给大家,老师再结合自己的班情进行适当的调整;高三和初三是以主题班会形式开展生涯教育。他透露,学校已经启动生涯教材编写计划,围绕“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和“社会的主人”将编写三本书,9月新学期将使用自编生涯教育教材。


  目前,西安交大附中高一学生已实施选课走班。贺胜利介绍了五种走班模式,其中有分层走班,旨在帮助学生实现学科学习的层次化,与本层次的学生共同学习,寻找适合自己的授课方式和课程难度,实现不同学习水平学生的差异化进步。一种是课内学习的分层,将学习难度设计为ABC三个层级,供不同的学生学习。另一种是课外学习的分层,在下午三节课后,我们安排有各个学科的培优班、提高班,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选择进入或退出。体育和艺术分组走班是学校一大特色,即打破原班级教学建制,设置若干模块供学生走班选课,具有相同志趣的学生可以“走”到同一个模块里。同年级走班,是指学生走班上选修课。此外,还有混年级走班,主要集中在大学先修课、主题报告、研学旅行和社团活动中。


  关于选课走班师资,西安交大附中通过招聘、校区间轮岗交流等方式来协调解决师资盈余和缺口问题,确保在正式选课走班前按照新高考要求将教师配备到位。 本组稿件由 耿艳红 王煜鑫 高旭东 谢睿 彭宏 张競之 采写


标签: 新高考改革

阅读:0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