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大一附院倾情帮扶山阳县人民医院纪实

  从对口支援到“组团式”帮扶,变的是名称,不变的是倾情付出;从雁塔西路到秦岭南麓,变的是地点,不变的是西安交大一附院与山阳县人民医院的心连心、手拉手。从“输血供氧”到“造血制氧”,倾心帮扶在秦巴山区开出璀璨之花。


  因帮扶而结缘,交大一附院持续通过深化党建引领、增强学科能力、加强人才帮带、提质医院管理等措施,助推山阳县人民医院不断提升医疗救治水平、建强医疗服务体系。2022年6月国家“组团式”帮扶工作扎实推进,交大一附院选派神经外科副主任王拓担任受援医院院长,派出两批9名医务人员驻山阳县人民医院开展帮扶工作。山阳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县“组团式”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伍淑军说,“西安交大一附院帮扶医疗队进驻山阳以来,以疾病诊疗能力水平、健康管理服务水平、人才队伍建设水平、医院科学管理水平4个方面的明显提升为目标,接续开展帮扶工作,当地百姓就医的获得感、安全感显著增强,中央关于帮扶工作的决策部署在山阳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聚集优势资源 推动一流诊疗服务惠及山阳百姓


  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均衡布局,是解决群众“看病难”的重要抓手。提升诊疗服务能力,把优质医疗资源沉下去,提高群众基本服务可及性,才能真正实现“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村”的目标。自交大一附院对山阳县人民医院实施对口支援起,累计派出126人开展帮扶工作,带动受援地医疗卫生水平持续提升。


  填补学科空白,聚力建设优势学科。当被问及近年来县人民医院最大的变化,山阳县医院党委书记张敏不由感叹,“之前医院学科架构单一,只有内科、外科这样的一级临床科室,我们在交大一附院手把手地帮带下,学科体系不断完善,陆续填补学科空白,建起了县域内唯一的透析中心、重症医学科、泌尿外科、呼吸内科、介入手术科、儿保科、高压氧治疗中心,完成了心内科、骨科、儿科、消化内科、呼吸内科、普通外科6个市级重点专科建设,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学科体系。”


  紧盯弱项,补齐短板,发展强势学科。作为交大一附院选派的医院院长,王拓到山阳县人民医院任职之初便找准了发展方向。从短板学科入手,多措并举扶持中医科、耳鼻喉科等弱势学科发展;输入优势技术,加强乳腺疾病、消化道疾病、甲状腺疾病、盆底疾病等病种的专科治疗。2023年3月2日,在交大一附院乳腺外科支持下,成立了陕西省保健学会乳腺疾病专委会山阳协作团队学术基地,协助县医院制定乳腺学科发展规划。通过建立乳腺专科门诊,全力打造全县乳腺疾病诊疗人才队伍,做好乳腺疾病规范化治疗。


  “由一个病种建立起一个学科群,让省级优质服务、技术惠及山阳县广大患者。”交大一附院乳腺外科医生张健说。目前,张健在山阳县医院坚持每周2天门诊,3天手术,成功实施了山阳县首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首例胸壁静脉输液港植入术、首例乳腺良性结节微创旋切术,有力带动了山阳县人民医院乳腺专科的发展,让山阳县域乳腺疾病患者在“家门口”就能得到三甲医院的高水平诊疗。


  瞄准百姓需求,全力提升专科诊疗水平。对标基层医疗机构最亟须、百姓健康需求最迫切的地方,积极推进山阳县医院五大中心建设。胸痛中心优化院前、院中救治流程,加强技术培训,协助成立介入手术室,引领、带动开展心血管介入手术2000余例。卒中中心能够常规开展卒中静脉溶栓、脑血管取栓术等诊疗技术。创伤中心开通创伤救治绿色通道,完善诊疗模式。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水平位于整个商洛市前列。


  在“组团式”帮扶专家的传帮带下,山阳县人民医院先后引进并开展急性PCI、临时起搏器安装、宫腔镜下粘连分离、黏膜下肌瘤切除、腹腔镜肾肿瘤切除术等新技术新项目200余项。院长王拓发挥专业优势,亲自主刀完成高难度岩斜区脑膜瘤切除术,实现县人民医院多个外科领域“零的突破”。病人家属激动地说,“没想到在我们县医院能完成这么大、这么复杂的手术,为我们家庭节省了一大笔费用,非常感谢交大一附院的专家团队。”


  整合医疗资源,合力打造县域医共体。为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延伸服务链条,进一步扩大医疗服务半径,“组团式”帮扶工作开展以来,交大一附院专家团队定期到乡镇卫生院进行巡诊巡讲,传播新技术新项目,开展健康科普宣教,今年上半年已累计达20场。将院前急救服务延伸到最基层,以西照川、中村、宽坪为“哨点”,辐射周围镇卫生院,推动监测“哨点”院前急救体系与县医院胸痛、卒中、创伤中心无缝衔接,缩短患者抢救时间,为当地群众打通“急救高速路”。


  帮扶团队成员付晶清楚地记得,一次她们下乡义诊,一个病人家属听说县医院来了交大一附院的专家,慕名前来就诊。病人因脑梗后遗症瘫痪在床,由于激素水平波动出现异常子宫出血,从而导致严重贫血。病人这种情况需要做手术,但因其肌肉退化,麻醉及术后管理风险极大,辗转多家医院没人敢做。付晶接诊后,组织多学科会诊,对病情作出评估,制定手术方案和应急预案。经过3个月的术前管理,与麻醉科医师的反复沟通,最终成功进行手术。付晶表示,这才是我们真正要为群众做的,让他们少跑路,在“家门口”就能把病看好。


  “以前,很多患者得了大病、重病,要跑到市里或省城的大医院去看病。现在,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三甲医院的优质医疗服务。在交大一附院的帮扶下,山阳县人民医院的诊疗水平、服务能力大大提升,在当地群众心中也树立起良好的口碑。”山阳县人民医院常务副院长韦韡说。


  突出专业培育 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


  “留下一项技术,带好一个徒弟,规范一项流程,完善一项制度”,交大一附院帮扶团队将“四个一”作为工作准则,从技术引进到人才培养,从流程规范到制度完善,变“输血供氧”为“造血制氧”,为山阳县人民医院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


  用“医”心为民心,凝聚推动医院发展的精神力量。谈及近年来山阳县人民医院的发展变化,山阳县卫健局局长龚忠涛深有感触地说,“交大一附院留给县医院最大的宝藏和财富是精神层面的。山阳县人民医院的广大职工看到了交大一附院人在专业技术上的精益求精,更看到了他们对医疗事业发自内心的热情和无微不至服务患者的医者仁心。”交大一附院帮扶专家团队也始终不忘治病救人的初心,坚持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贯穿始终,重视医院的公益性、人民性和普惠性,帮助山阳县人民医院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


  搭建平台育骨干,促使专业培养、人才培育提档升级。建立人才专项带教机制,“一对一”结对,开展技术传帮带;“人盯人”考核,确保有追踪、有跟进,截至目前,已累计培养临床骨干100余人。帮扶团成员通过“理论学习—操作实践—协助手术—独立手术”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快速提升带教学生在面对复杂疾病、疑难手术和高龄病患诊治方面的技术水平。建立外出培养机制,增加免费进修名额,仅去年就选送10名年轻骨干到交大一附院跟岗锻炼、学习深造。县医院重症医学科医生李文,去交大一附院进修学习了血浆置换技术、床旁血液净化技术,学成归来后开展了山阳县第一例血浆置换术,造福当地百姓。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每月邀请交大一附院教授来山阳县开展学术讲座,加强沟通交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更是将省级学会的学术活动“灯塔计划”带到了山阳县。


  “重症医学科初创时邀请交大一附院重症医学科老师郭利涛帮扶指导。从科室整体规划、发展目标、制度设置、建设流程、人员培养整体借鉴交大一附院ICU模式。对于ICU中的常见技术,郭老师手把手教学,年轻医生们从一张‘白纸’开始规范化、流程化学习,目前县医院ICU医生在操作、用药方面都十分规范。郭老师在全院进行急救知识技能培训,将危重病人抢救规范化,提高了抢救成功率。目前县医院开展的重症救治技术已经走到了陕西省县级医院的前列。”山阳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张啸林感慨地说。


  言传身教作示范,建立学习型医院,带出学习型团队。今年4月,帮扶团在院长王拓的带领下去中村卫生院下乡巡诊,遇到一位66岁自述罹患垂体瘤的病人。病人2022年底曾被诊断为脑垂体瘤,需要手术,但因多种原因没有及时治疗。王拓仔细查阅病历资料后,怀疑不是垂体瘤,为了给病人拿到准确的诊断结果,帮扶团成员在县医院组织了全院第一次教学式的疑难病例讨论,最终确认病人不是垂体瘤,而是内分泌科一种较为罕见的、极易误诊的疾病,病人不需要手术,服药就可以治疗。


  县医院医务科科长汪功理说,“这是一次真正的教学式的疑难复杂病例讨论,培养了临床医生以问题为导向、以病例为导向,勤于思考、勤于学习、敢于提问的诊疗思维。县医院将参考借鉴交大一附院疑难病例讨论模式,尽快制订完善制度,将疑难病例讨论工作常态化,鼓励各个科室积极参与,规范临床诊疗,提高医疗质量。”


  创新体制机制 推动管理水平向现代化医院迈进


  在王拓的办公桌上,放着一本厚厚的工作笔记,上面记录着从帮扶工作第一天开始所有的工作记录。一字一句、密密麻麻,满载了王拓对帮扶工作的心血。笔记本上有6个字格外显眼:能扛事不怕事。“难吗?”“难!但我时刻告诫自己,组织把这个任务交给我,我一定要把任务完成好。坚定内心朝前走,不仅要做,更要做好!”王拓说。


  坚持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建成领导有力、运行顺畅的领导体系。医院党委做好“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促改革、保落实”五项工作任务,确保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是一个良性、同频、高效、顺畅的运行体系。厘清党政权责边界,做到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相结合,给“组团式”帮扶工作一片平整肥沃的土地,让帮扶工作生根发芽。把政治优势转化为制度优势,从而形成做事的优势。


  坚持以制度流程管院管人,努力打造“家门口的交大一附院”。用新思路、新理念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对《医院章程》《党委会议事规则》《院长办公会议事规则》重新修订,进一步提高院内决策、运行效率。强化科室规范化管理,将每批次支援队员聘任为科室副主任,协助参与科室日常管理工作。帮扶团成员从加强科室管理入手,通过首诊负责、按时查房、疑难危重病例讨论、术前讨论等环节,有效减少了医疗差错及纠纷。坚持三个主动服务,主动走进科室了解帮扶人才与科室配合情况,主动召开座谈会听取专家意见建议,主动帮忙解决专家在工作、学习、生活中面临的困难。


  坚持优化流程提升质量,健康管理服务水平有了质的提升。探索双向转诊协同日间手术模式,通过搭建向上与交大一附院各临床科室、向下与基层卫生院无缝对接,确保患者得到持续性、综合性、个体化的救治,实现区域医疗资源共享。做实做强病员服务中心,围绕“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全力打造诊前、诊中、诊后全程无缝隙的就医服务新模式。加强慢病中心一体化建设,通过科室部门协作、双向转诊、在线开方、药品配送等系列措施,使慢病患者少排队、少跑路,提升就医获得感。深化健康管理,帮扶队员结合专业特点深入学校、社区、机关、工厂开展健康知识巡讲,由交大一附院专家带队开展的“胸痛卒中基层行”活动,共走访8个乡镇卫生院,培训镇办卫生院医务人员、村医累计280人次。


  做优服务保障 用真情让帮扶人才顺心舒心


  交大一附院的倾情帮扶让山阳县委、县政府深深感受到“一附院”的温度和情怀。“全力保障好帮扶人才团队的工作和生活,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山阳县政府副县长陈宏波语气坚定地说。


  赋实职、给实权,保障帮扶人才顺利到岗工作。2022年5月,在交大一附院选派专家人才进驻山阳县前,山阳县委就提前对县人民医院的领导班子进行调研,为了让选派的帮扶队长任医院院长,将刚刚提拔担任院长1个月的韦韡调整担任常务副院长。帮扶团队进驻的同时,山阳县委、县政府的任职程序已经到位,由“组团式”帮扶队长王拓担任山阳县人民医院院长,全面负责医院医疗、科研、教学和行政管理工作。其他交大一附院专业技术人员按照专业对口定岗定责,保证了帮扶团队到岗顺利开展工作。


  建制度、强管理,各项保障措施扎实落实。山阳县出台《关于进一步强化国家科技医疗教育“组团式”帮扶支持保障工作措施》,从生活保障、谈心谈话、考核考评、评优评先、资金支持等17个方面加强对“组团式”帮扶工作的支持保障,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式保障网络。建立县级领导干部联系“组团式”帮扶干部人才制度,县级领导结对联系帮扶干部人才,定期听取干部人才意见和建议,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山阳县还将牵头部门推进“组团式”帮扶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严格对照“一县一团一方案”目标任务,实行“双周报动态、季度汇报会、半年联席会”工作推动机制,有力推进了各项工作落实。


  优服务、暖人心,全力做好帮扶人才生活保障。山阳县严格落实《三级医院派驻专家考核管理办法》,兑现选派干部工作生活待遇,及时为帮扶人才配齐电脑桌椅等办公设施,办理就餐卡,在居民小区租赁住房2套,按照“独立卫生间、能洗澡、有网络、冬暖夏凉”要求,配备电视、空调等生活用具,将县内所有景区向帮扶人才免费开放,县委、县政府领导定期在重要节日对帮扶人才进行慰问,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心,切实让交大一附院帮扶队员们感受到了山阳县的热情和温度。今年5月12日,是第112个国际护士节,受山阳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委托,县委组织部部长、分管卫健的县政府副县长专程到县人民医院慰问了帮扶人才,座谈会上帮扶人才麻少辉动情地说,“感谢山阳县委、县政府一直以来对我们的关心、支持,时刻都关注着我们,让我们在山阳工作真正有了归属感、认同感。”


  “‘组团式’帮扶工作开展以来,交大一附院和山阳县人民医院双向奔赴,坚持把人民的健康放在重要位置上,以满足县域人民群众医疗服务需求为出发点,着眼区域特点,创新工作方式,全面提升帮扶县医院的医疗技术能力,护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交大一附院将通过分级诊疗、专科联盟等方式,把‘组团式’帮扶工作在国家医学中心建设中一体推进,集中优势资源,为两院的共同发展搭建互助平台,不断提升‘组团式’帮扶工作水平,更好地为山阳人民生命健康保驾护航。”5月4日山阳县赴交大一附院开展“回访”活动时,交大一附院党委书记马辛格满怀豪情地说。(陈佳琦 麻少辉 刘晔)


标签: 西安交大一附院

阅读:0

返回首页